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编辑:

2016-01-19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1.  D (原文的表述为“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

2.  A (定义过窄,霾不仅仅是大风扬起尘土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还裹挟着其他物质。)

3.  C (“本质的区别”属于主观臆断,原文中的信息是现今的霾“不同于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并没提到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4.B (注意“系治”、“责以”两处的理解。)

5.C (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6.B (“认为他是”错,“以为”应译作“让(他)做”或“任命(他)做”。)

7.(1)东南水灾旱灾、盗贼偷盗时常发生,西部、北部两个国家暗中寻找机会图谋我们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怎么能不预先谋划呢?(“间、窥伺、豫”各1分,句意2分)

(2)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向上交纳的钱财仅三十万缗而已,连(竟然)供给造一栋住宅的费用都不够。(“部、供、曾”各1分,句意2分)

8. 特点:雨大,及时(2分,每点1分;答“凉”“冷”不给分,因为“凉”“冷”也是因为雨大)。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化用)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4分,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

9. 表现了一位不以小我为念(1分),关心国计民生(2分)的诗人形象。因为所管辖地区久旱遇雨,故诗人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1分),即使没有田地,也因大雨的到来而欢欣鼓舞(1分)。

【附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时为浙西提刑任上,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屋漏床床湿”,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稍加变化;“溪流岸岸深”化用杜甫《春日江村》“农务村村急”句。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

“喜”字是全诗的中心,诗人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把农民兄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他们同喜同悲。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不仅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 的。

10. ①雕栏玉砌应犹在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③塞上长城空自许 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⑤捣衣砧上拂还来  ⑥废池乔木  ⑦钟鼓馔玉不足贵  ⑧月涌大江流

11.(1)C  E  ( 答对一项给2分,全对给4分 )

解析:A项喜静是准确的,守旧并不合理,她因为眼盲必须如此;B项急切粗鲁是欣喜的缘故,自私粗俗无教养不合情理,不给分;D项 “小说语言冷峻、客观”不准确,本文语言细腻雅致,有情感热度。

(2)①作为线索,统摄全篇。整篇小说围绕“家”展开,以租房的所见所闻所为来推动情节发展。②交代主要内容。小说以夫妻俩回忆过去的“家”,观察现在的“家”,谈论自己心中的“家”为主要内容。③揭示小说主旨。小说围绕“家”行文,到结尾笔锋一转,点出“这不是你的家”,更显对家和归宿的渴望之强烈。(每答出一点给2分,共计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安土重迁,怀旧。留念故居,喜欢熟悉的环境,对新房子充满彷徨犹疑。②敏感不安。分辨不出风声,感到惊惧;敲打琴键像触碰怕人的东西,体现出敏感矜持的性格。③纯真好奇。虽怀念旧居,进到新房子忽而弹起钢琴,弹错了像小孩般地笑,在床上弹跳等,都说明她纯真活泼。④乐观积极。虽然眼盲,贫苦漂泊,弹琴时琴声却活跃悠扬,并且对“家”饱含期望。(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3点即可,共计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能找到。①从主题上看,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家”是避风的港湾,夫妻俩真诚爱护彼此,简陋的旧房子也因为这爱而温暖,双方互相依偎相濡以沫,对家有着强烈的渴求,有这样的情感基础,两人相依为命的居所就是“家”。②从人物来看,两人顽强坚韧乐观。虽然贫困漂泊,居无定所,但言谈举止纯真美好,比明眼人更懂得生活的情趣;且渴望归宿,并顽强坚韧、辛勤努力去奔波寻觅,一定会有自己的“家”。③从情节上看,二人融入新生活迅速,适应性强。进新屋时妻子称离开的租处为“现在的房子”,还不时抱怨和旧房子水乳交融,格外亲切;可是刚进新房间不久,两人就欣喜于陈设的完备,兴奋自在地弹奏起钢琴来,在床边并肩倚坐弹跳,吹口哨,稳健迈步行动自如,适应很快,他们定能找到自己的“家”。(答出观点2分;每点分析各2分,共计6分。答“不能找到”亦可,但须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人物、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2. (1)C  E  ( 答对一项给2分,全对给4分 )

(2)①自幼目睹中药治病奇效,对中药产生浓厚兴趣。

②选择生药学专业,专业成绩优良。

③潜心研究生药学,两项成果载入《中药志》。

④经过大量临床试验,发明研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双氢青蒿素。

⑤治疟效果显著,贡献巨大,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⑥获得诺贝尔生物药学奖。    (一点得一分,满分6分。)

(3)①忠实记录过程。②选材典型。③细节描写。④引用传主的原话。⑤引用他人评价。(答对3点,语言得体连贯流畅得满分6分)

(4)①工作努力刻苦。②继承中创新。③默默奉献。④低调谦虚。⑤敢于负责。⑥巾帼不让须眉。

(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有理有据,连贯流畅,清晰工整,共6分)

13.A

14.D

15.A(目不转睛是形容注意力集中,第①句中用来表现人物看剧本时凝神专注。目不斜视是形容态度严肃,遵守规矩,不左右乱看。第②句中用来表现人物神情严肃庄重,与前文“正襟危坐”语境一致。目不窥园是用来形容埋头读书,专心致志地苦学,与第③句中“所学的那个专业”语意契合。)

16.B(A两面对一面。C项“领奖时狂落泪”前省略主语,造成歧义。D“降低”不能用倍数。)

17.B(与上文陈述主体要一致,以“制度”做陈述主体;要紧密衔接下文的指代性词语“他们”,“他们”指代的是不敢见义勇为的“许多人”,所以“许多人就不敢见义勇为”要放在最后。)

18.答案示例:①怎么会记得那么多生僻的字词 ②它们可以激活人的精神力量。

19. 写作指导:

立意方向:从容、冷静、理智,因小失大、以弱胜强的。

附参考译文: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刚满二十岁,考上进士。调任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应当改任京官,因为四亲在堂,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于是离职,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当时年仅三十一。乡里有个贤者叫彭汝砺把这件事写出来,自以为不如他。

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到宫。他对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消除祸乱的源头。”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

不久,出任杭州通判,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关起来审治。张根说:“这是有关部门不仔细查管的过错。现在羁押无罪之人,而索要不可得之物,怎能带来和气呢?”于是停止这个案件。

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又因为水灾多,乞求蠲免租赋,发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诏令褒扬他。

徙官两浙,谢绝不听,于是写下条疏交驿站传奏。大概说:“现在州郡没有两个月的储积,太仓没有一年的积蓄,军需匮乏,边备不周。东南水灾旱灾、盗贼偷盗时常发生,西部、北部两个国家觊觎我们时间已经很久了,怎么能不预先谋划呢?”于是条列茶盐、常平等利处与弊端,于是说:“从现实考虑,应该节制的大项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栋房子,有时耗费百万。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向上交纳的钱财仅三十万缗而已,连供给造一栋住宅的费用都不够。拿住宅来尊宠元勋盛德之臣,犹恐不够,何况赐给那些阿谀邀恩者呢。即使有赵普、韩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赏赐。其次如田园、邸店,虽然不如赏赐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损。像金帛之类,也不可不节制啊。”书表奏上,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

不久因为花石纲强行占有漕舟,官府买一根竹子耗费至五十缗,却大多落入诸位大臣之家。于是力陈弊端,更加忤逆权贵,于是摘录张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认为傲慢不恭,责令他为监信州酒。不久又认为张根诋毁常平之法,摇动继承新法的政策,再贬为濠州团练副使,安置在郴州。不久因讨伐淮贼有功,获准自便居住。以朝散大夫身份死于家中,终年六十岁。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2016年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模拟题集

高中高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