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第一次段考试题及答案

编辑:

2012-08-07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7.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

B.“学而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

D.“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夫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

8.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子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

B.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

C.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

D.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士”因此成为“四民之首”。

B.《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因为“士”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C.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劳心者”“治人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

D.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附,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注】木为匵【注】,葛藟【注】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注】。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     匵(dú):小棺材。

藟(lěi),藤。          殠(chòu),腐臭的气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将以矫世也        矫: 欺骗            B.重废父命       废: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  先令:指示          D.必亡易吾意     易:改变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为之棺椁衣衾           盖闻古之圣王

B.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

C.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

D.及病且终,先令其子      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

12.下列对原文划线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B.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C.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D.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⑴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4分)

⑵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4分)

⑶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官 舍 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拟行路难》)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

(3)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湘夫人》) (4)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 - 19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