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生物 > 高二生物同步练习

高二生物必修3第六章同步练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编辑:sx_gaohm

2015-12-06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3第六章同步练习,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1.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预测人口数量未来动态变化时,主要的信息来自(  )

①男女性别比例 ②出生率 ③死亡率 ④迁移率

⑤人口密度 ⑥现有人口数量

A.①⑤⑥            B.②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④

答案:D

2.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C。本题要结合种群的相关知识理解人口增长问题。从上图可以知道,横坐标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纵坐标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那么自然增长率应该是两者之差。据此可以知道,选项C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影响很大

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解析:选C。环境――→影响迁入率迁出率――→导致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导致自然环境污染的加重

自然环境――→极小影响人的生育率

4.(2011年临川一中高二检测)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解析:选D。地球环境容纳量是可变的,人口数量是可控的,只要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同时增加环境容纳量,那么人口数量就不会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可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不完全适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5.如图是梅托斯早在1970年所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年内粮食水平增长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2)简要说出该模型中所包含的道理。

(3)从总的趋势分析该模型存在的缺陷。

(4)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降低人口增长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解析:粮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增大,而环境的变化又反过来限制了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是有控制自身发展和创造力的,通过采取科学措施,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答案:(1)人类的毁林造田和围湖造田等。

(2)人口数量的增加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加剧,从而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最终导致人口数量的下降。

(3)未考虑到人类的创造力和控制自身发展的能力。

(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使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三者协调发展。

1.经预测,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总量达到峰值,峰值为(  )

A.2005年,14亿   B.2010年,15亿

C.21世纪中叶,15亿左右   D.21世纪末,18亿

解析:选C。本题考查何时我国人口达最大值,属记忆性知识,应为21世纪中叶,人口达15亿左右。

2.以下对我国人口前景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B.2005年,人口总数(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下同)要控制在13.3亿以内

C.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亿以内,21世纪末人口总数达到峰值(近15亿)

D.目前我国仍属于高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解析:选A。我国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21世纪中叶达到人口峰值16亿。D项目前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

3.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

A.少生       B.优生

C.提高人口素质   D.发展中国的科技水平

解析:选A。控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办法,而要控制人口数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少生。

4.(2011年湖北襄阳一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由生殖年龄和个体数的差异造成的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特征的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其他种群的特征,这些特征都会影响种群的大小、发展等变化。人类自身的出生率,其大小并非仅由人类自身的生育能力决定,关键要看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对人口数量的动态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当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C.今后十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人口控制在15亿以内

D.未来十年,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内,出生人口素质提高,性别比例正常

解析:选C。人口问题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在平时学习的有关我国人口问题的知识和信息可知,C选项是不正确的。

6.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21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解析:选D。人口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呈“J”型增长,“J”型增长曲线无K值。

7.(2011年南京金陵中学高二检测)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经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B.人口地域分布不均,西北部地大物博,集中了大部分的人口

C.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因此我国人口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长,且增长规模很大

D.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很猛

解析:选B。人口地域分布不均的现状是在占全国40%的东南部土地上,集中着90%以上的人口;占全国60%的西北部土地上,人口却不到10%。

8.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解析:选A。环境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最大量。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理想的模式是人口数量不超过环境容量,人有足够的环境资源可以利用,如图I;即使在某一段时期超过环境容量,也可以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来增大环境容量,如图Ⅱ;如果人口数量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环境资源严重破坏而无法承载增长的人口数量,势必会造成人口的剧烈下降,最终形成新的人口与环境平衡关系。当然,如果这样,人类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如图Ⅲ。

9.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选C。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实行无废物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