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历史毛泽东思想知识点总结

编辑:

2015-12-15

101. 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即“三三制” 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102. 争取中间势力,中国共产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必须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必须坚决地与顽固派作斗争,并取得胜利

103. 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104. 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决议》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05. 延安整风的方针和宗旨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

106.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主要建党思想包括: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民主集中制,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正确处理党内矛盾

10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社会范畴,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开端。

108.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09. 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没收国民党官僚资本,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53年土地改革完成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110. 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当时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对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制定的策略方针是不要四面出击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

111. 建国初期,开展了三大运动,即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是为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反封建的任务而进行的

11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利用、限制、改造,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主要经验有和平赎买政策.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

11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是:全行业公私合营

114.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的目的是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15.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惟利是图,违法乱纪,愿意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

116. 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走自己的路是在《论十大关系》中。

117. 《论十大关系》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根本思想是必须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这一实际出发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118. 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19.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质的矛盾

120. 毛泽东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21. 毛泽东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著作是《<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的高潮>的按语》

122. 1956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23. 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由刘少奇、周恩来等提出,并为中共八大所肯定的

124. 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的会议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25. 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是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126. 1959-1960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社会主义

127. 1959-1960年毛泽东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

128.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涉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有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29. 毛泽东首次明确的把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三者的关系提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考察的报告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30. 第一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步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31. 我国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132. 正是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一项根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是在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3.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提出是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详尽的论述是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34.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的提出是在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一封来信的批示中

135. 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136. 20世纪60年代初,由毛泽东提出,并由周恩来概括的对台工作的方针是“一纲四目”

137. 毛泽东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口号的著作是《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138. 毛泽东首次使用党的“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是在《反对本本主义》

139.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

140. 毛泽东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群众路线作出理论概括,将之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的文章是《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41.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党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其实质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142. 毛泽东明确阐述了实事求这一概念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143. 论述了共产党人对调查研究应采取的态度和进行调查研究基本方法的有《反对本本主义》和《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144.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根本点 出发点 精髓是 实事求是

145. 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或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基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46.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

147.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基本要求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148. 群众观点的内容包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149. 党的根本宗旨,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150. 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

151. 中国共产党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群众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5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毛泽东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是独立自主

153.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前提是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154. 坚持实事求是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155.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最根本的是说:立足于本国,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56.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的标志: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57. 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十二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158. 邓小平对重新构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创造性贡献是:科学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59.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在以下方面是高度统一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立场(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思想方法,历史使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基本主题(都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高二历史毛泽东思想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大全

高二必修3历史第六单元知识点:毛泽东思想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