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毛泽东思想知识点总结

编辑:

2015-12-09

《 <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形成了毛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善体系,标志着毛思发展与成熟。

1940年,毛泽东发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和《论政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展进步势

5.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区别其他政党的标志)

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专门论述了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它提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高度。群众路线基本内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并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总结,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

四、继续发展时期(1945年7月-1956年)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及时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在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由中共中央公布实行。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1947年12月,毛泽东发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第一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结为三大经济纲领: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⑵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⑶保护民族工商业。

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第二,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1948年1月,毛泽东发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

1948年4月,毛泽东发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首次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献辞,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纲领规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民族政策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人大制定宪法前,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1949—1956)。

1949年以前的国内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949-1953年的国内矛盾: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土改没完);1953-1956年的国内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956年以后的国内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

1950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人口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6日,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1951年12月,“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1953年6月,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行为。

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互助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到部分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有: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公积金、工人福利、资方红利)、定息(5%,7年—变10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剥削制度消灭的标志,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人大三届一次)、国防。

1955年,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并提出“向现代化科学进军”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知识分子实行的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

1955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1957年12月27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经济上,对国家、个人、集体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科学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政治上,“团-批-团”的方针;党和民主党的关系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对外关系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4年首次提出的,1955年万隆再次重申)。

1959—1960年,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工业、农业、科学(本来是交运)还要国防现代化;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邓子恢,积极支持“包产到户”,提出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

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毛泽东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2年3月,于广州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会议上,周恩来重新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1964年12月,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新的四化目标: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及两步走战略。

高二历史必修三毛泽东思想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历史高二年级必修3第七单元知识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