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2016年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考试综合考试题

编辑:

2016-06-30

24、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黄宗羲 D.王阳明

25、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26、《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27、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展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下列表述准确说明下图场景古代科技成就内涵的是

A.中国最早发明了造纸术     B.隋朝时雕版印刷印品精良

C.蔡伦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贡献巨大    D.活字印刷术是划时代的重大发明

28、右图为近期河南安阳出土的曹操墓石牌。“曹操”现身,惊醒“刘备”,四川省彭山县牧马乡莲花村的刘备墓,再次受到关注。两墓可能出土的文物是  ①隶书书写的墓碑      ② 《兰亭序》真迹  ③大量成熟的青瓷  ④钢制刀剑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29、印度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关于颜真卿字体(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             B.讲究法度与规范

C.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D.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

30、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

B.梅兰芳是“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之一

C.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D.艺术交流可以调解国际矛盾,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殿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3分)

(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其目的何在?(2分)

(3)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是如何认识的?其真实意图是什么?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5分)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

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

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

桂等13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

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杜诗传》

材料三  长安市有九,各方;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

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三辅黄图)卷二

(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L——(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图文,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何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6分)

(2)据材料三,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3分)

(3)基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3分)

33、(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汉人的繁缛腐朽。……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北方的革命性完全被南方的虚腐性所取代,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的影响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学习先进文明方面,日本明治维新与孝文帝改革相比有何主要不同?试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加以说明。(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明?(2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十五年(1696年),圣祖亲征,噶尔丹窜死,朔漠平。

——《清史稿•地理志》

【材料二】 五十二(1713年)年癸巳春正月戊申,诏封后藏班禅胡土克图喇嘛为班禅额尔得尼。

——《清史稿•圣祖本纪》

【材料三】康熙帝谕令:“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

——《圣祖实录》

【材料四】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有效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措施与意义。(4分)

(2)据材料三,康熙帝是如何认识尼布楚地区的地位的?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2分)

(3)据材料四,康熙为什么拒绝郑氏的请求?康熙帝是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有何意义?(4分)

3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的国内政策的一切主要原则都包括在他小小的对开本的法令手册中,其中有极少数是关于延长已到期的法案,其他的是根据个人或地方的请求而制定的。其中,有一条法令是释放贫穷的犯人,另一条是编纂有关维修大路的法律,还有三条是关于重建财政制度的。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爱尔兰和苏格兰殖民地以及完成将三国联合起来的问题,这是长期议会遗留下来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但是护国公的国内政策中没有哪一条像修改法律、改良风俗和重建国教这三方面的法令制定得那样清楚明确。

材料二   克伦威尔的对外政策是以达到下列三项目标为指导方针而制定的:第一,使清教能保存下来并得到发展;第二,能维护和扩展英国的贸易;第三,防止斯图亚特王朝在国外的援助下复辟。在他看来,英国在欧洲的使命是和英国在物质上的强大、政治上的独立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表面上他似乎犹豫不决,但实际上他一直在执著地追求上述三项目标的实现。

材料三   他(克伦威尔)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他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对内政策的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为完成对外政策的三项目标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你如何认识“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4分)

江苏省郑集中学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1—5  BAAAB     6—10 ADABC  11-15  BCDAB  16—20 DDDAD

21—25 BCCCB  26—30 BDBBC

31、(1)培养人才(养士);监督、议政。(2分)设立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1分)(2)君臣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相互协作,共同配合)。(1分)限制君主专制。(1分)(3)恢复宰相制;宰相辅佐君主,共议国事。(2分)相权制约皇权。明朝废丞相,君权合并相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大臣只能依据皇帝的旨意办事。(2分)(4)明清易代,社会动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理学走向极端。(3分,任意答出三点3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2分)

32、(12分) (1)农业:铁农具广泛使用;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2分)手工业:冶铁业发达,冶铁技术高超。(2分)关系:农业发展与手工业进步相互促进。(2分)

(2)涌现出众多的商业都市;(1分)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或政府设置市场开展商业活动);(1分)官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管理。(1分)

(3)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分)评价: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答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亦给分);另一方面阻碍了商业的进步。(2分)

33、答案:(1)作者认为孝文帝改革加深了北魏统治危机,导致北魏政权的灭亡和鲜卑民族的消失。(2分)

认识: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加速了北魏封建化进程,北魏政权的灭亡是孝文帝改革后统治腐败的结果,鲜卑民族的消失正是民族融合的产物。(2分)

(2)不同:有选择地学习外来先进文明。(2分)

说明:政治:学习西方民主政体,但保留了天皇制度。文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但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2分)

(3)要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明;学习外来文明应与实际相结合。(2分)

34、(1)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2分)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势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分)(2)尼布楚、黑龙江一带是中国的领土,不可侵犯。(1分)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明确中俄东段边界。(1分)(3)导致台湾独立,严重损害国家主权。(1分)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1分)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得2分)

35、答案:(1)以法令形式制定对内政策;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2分)

(2)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扩大英国的海外贸易;远征爱尔兰、苏格兰,打击封建复辟势力,维护清教徒利益。(4分)

(3)克伦威尔作为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建立起的军事独裁统治,又制约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上文提供的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考试综合考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参考资料尽情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高二历史下学年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精编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