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

编辑:sx_gaohm

2016-04-29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同学们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

1.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

C.“克己复礼”的主张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2.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3.“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按此分类,《论语》应归入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4.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A.《琶琶行》“元和十年”

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5.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小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6.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7.鸦片战争后不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描写当时西方某国家:“帆樯云集,百货流通,富饶遂为西国之最。”该国家应是

A.荷兰            B.英国             C.西班牙        D.美国

8.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口口口口,服若干剂来见转机。”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洋务清火汤      B.新政补元汤        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

9.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10.伊索克拉底(前436~前338)说“雅典的学生已成为他人的老师;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个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下列能代表当时雅典人“精神面貌”的是

① 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② 拥有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③ 拥有千形万态的海湾    ④ 古代西方人文精神之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一部小说描述了这样一个片断:“电视台记者乘坐火车前往英国采访达尔文(1809—1882年),达尔文详细介绍了他撰写《物种起源》的经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采访结束后,记者把采访过程拍摄下来,并制成了电影”。此片断说明

A.达尔文是通过实地考察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人

B.该小说的描述属历史的真实再现

C.小说反映的是第一手材料

D.小说作者不了解历史

12.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

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

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在18世纪,法语成为欧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的国际语言。这主要是因为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推动

C.《人权宣言》的传播               D.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

14.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15.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A.备、操                                B.玄德、操

C.备、孟德                              D.玄德、孟德

16.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①韩非子  ②秦始皇  ③黄宗羲  ④康有为  ⑤孙中山   ⑥毛泽东

A.①③②⑤         B.①④②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②⑥

17.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1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9.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邓小平的这个观点?

A.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

C.美国里根改革;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美国里根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

21.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是

A.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B.“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D.“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

22.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3.“×××,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教育大革命”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霞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24.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l/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一壮举”是指

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        B.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C.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D.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6.“伦敦 12 月 27 日讯:从上海发出的消息称,大清国政府已决定效仿日本,选拔年轻学子送往英美等国接受西式教育。”(引自 《 帝国的回忆) ) )这则消息应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二次革命时期

2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28.如右图所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最早出现在

A.②    B.②③    C.④③    D.②④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