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编辑:

2012-08-03

A.加强军事力量   B.抵抗辽的进攻   C.保障皇权的稳固  D.镇压人民反抗

18.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

A.得到宋神宗的大力支持              B.获得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肯定

C.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D.揭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

19.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从反面证明了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20.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中,加强了对人民群众控制的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21.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德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22.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赦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23.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③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24.在英王亨利八世统治时期,英国与罗马教皇决裂,建立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上述举动的实质是

A.英国的宗教信仰与天主教会主张的冲突   B.形成中的民族国家与外国干涉、掠夺的斗争

C.英王与罗马教皇的斗争                 D.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25.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  D.否定教皇地位

26.土耳其在埃及推行的包税制规定

①凡是贵族都可以获得包税权            ②包税人可以随意在包税区内向农民收取地租和各种捐税③包税人实际上成为土地所有者 ④包税人将包税区土地租给农民耕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7.阿里推行的土地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但不包括(   )

A.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大发展

C.推动了埃及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  D.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8.下列不属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目的的是(  )

A.维护统治,抵御外来侵略 B.消灭马木鲁克,夺取其包税领地

C.富国强兵               D.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

29. 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从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这些技术和设备应是(  )

二.材料题﹙共40分,其中31题19分,32题10分,33题11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戳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等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称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5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

(4)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列强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2)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外在因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 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固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5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