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地理 > 高二地理试题

高中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6-01-11

地理非常特殊,因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大科学~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回答1~6题。

1.划分Ⅰ、Ⅱ、Ⅲ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和地貌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植被

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                    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3.图中各区域,受人类影响较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相对较完整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Ⅰ和Ⅲ

4.图示Ⅰ、Ⅱ、Ⅲ区域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区域的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干湿地区             B、自然区

C、高原区               D、热带雨林区

6.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7~8题。

7.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8.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9.有关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较平坦,海拔平均在500mm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以森林草原为主  D.均为外流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10~12题。

10.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A.区域面积一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逐渐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11.x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1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13.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属于海洋性气候    ②能源均不能自给    ③海运条件便利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均是岛国,工业均为“临海型”布局

B.两国都是发达国家,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

C.两国均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D.两国能源都能自给

15.南非开普敦与我国上海的气候相比较,一年中(   )

A.两地都雨热同期,冬季温暖湿润

B.开普敦气温较高的月份,上海的气温也较高

C.开普敦降水较多的月份,上海的降水也较多

D.开普敦受高气压控制的季节,上海盛行偏南风

区域发展往往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础,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据此回答16-17题。

16.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B.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17.能够反映区域发展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过程的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                       D.协调-不协调-协调

18、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A、同属温带地区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

19、下列有关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20、下列有关人类中心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类中心论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人类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21、下列做法或说法符合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的是            (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听天由命”反映我国古代某些人的思想,据此回答22-23题。

22、这句话反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23、该思想最初形成于                      (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据此回答24-25题。

24、“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

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25.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                          (   )

A.古希腊时代                 B.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C.18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26、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中心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人地伙伴论是按时间顺序诞生的

B.人类中心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生产影响较小

C.人类中心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

D.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就已经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图2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7-29题。

27.图中①-②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B.科学种田、提高单产

C.退耕还林、耕地减少                D.开垦土地、单产增加

28.图中①、②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A.多样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29.③是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发展的关键,它应当是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农林牧综合治理

C.大力发展重工业                    D.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

30.“竭泽而渔”和“杀鸡取蛋”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3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发展问题            B.贫困问题

C.生态问题             D.人口问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