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地理 > 高二地理寒假作业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寒假测试题(带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6-02-14

地理非常特殊,因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大科学~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地理必修3寒假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60分)

读我国两大淡水湖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湖的名称分别是(  )

A.洞庭湖、太湖      B.鄱阳湖、太湖

C.滇池、青海湖   D.洞庭湖、巢湖

解析 据图示“湘江”和“钱塘江”信息及湖泊轮廓,可判断出甲是洞庭湖、乙是太湖。

答案 A

2.20世纪末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  )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滨土地沙化

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

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解析 湖泊面积萎缩,容积减小,整体上会造成其调蓄洪水的能力及调节流域气候的能力均降低。

答案 D

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下图,回答3~4题。

3.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A.防风固沙   B.吸烟滞尘

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

解析 沙柳具有耐旱、抗风沙的特点,种植沙柳,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答案 A

4.造纸产业链条(  )

A.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

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解析 造纸产业链条的发展,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答案 D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分布,属于中等难度题。解题关键是搞清城市的发展阶段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并形成了一些卫星城,故C项正确;A、B、D错误。

答案 C

6.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分布各阶段的特点,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明确各阶段城市空间分布的特点,②阶段为离散阶段,对应于自给自足式,是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缺少大中城市,没有核心结构,构不成等级系统。故B正确;A项①为扩散阶段,对应于工业结构高度化阶段,中心城市的轴向外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轴系统形成。C项③为强化阶段,对应于工业化兴起、工业迅速增长并成为主导产业的阶段,中心城市强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开始形成。D项④为成熟阶段,对应于信息化与产业高技术化发展阶段,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空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轴网络系统,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域。

答案 B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图,完成7~9题。

7.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在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解析 图中曲线显示,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是0°~40°,随坡度的加大侵蚀强度加大;40°~90°,随坡度加大侵蚀强度减弱。

答案 C

8.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解析 坡面上侵蚀强度受坡度、径流量、流速、地表植被覆盖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坡度大,受雨面积小,虽然流速大,但径流量很小,因而侵蚀程度低。

答案 D

9.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图中的鱼鳞坑由于地势低洼,可以拦截径流,起到水土保持作用,在上方植树,有利于减少泥沙注入坑中,减少对坑的淤塞。

答案 B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表示某种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的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

10.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势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解析 阶段Ⅰ,在城区周围形成了鲜花和蔬菜产区,其主要原因是接近消费市场,即距城区近。

答案 C

11.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冬季,河北气温低,不适宜鲜花和蔬菜的生长,故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所以运输量最大。

答案 D

读图,完成12~14题。

12.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解析 区域图解读,(经纬网)准确定位;分析图例和注记,总结聚落分布变化的规律:沿河分布、逐渐向河流的源头迁移。

答案 D

13.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解析 由图中变迁分析、归纳: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

答案 B

14.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解析 塔里木盆地内,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日益严重。

答案 B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