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自主招生 > 自主招生指南

自主招生指南: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要效率也要公平

编辑:

2013-12-02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逐年加大对弱势群体及贫困地区学生的招生倾斜与教育援助,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旨在对因教育资源、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因素造成的竞争起点不公平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纠偏。如在针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考生的优惠政策中,北大将在中学资格审核、学生考核等环节中适当照顾农村偏远地区生源;清华、上海交大等六所高校共同实施的“自强计划”则规定,明年的实施范围将由以往的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加至832个,同时增加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不在以上区域的全部乡镇农村中学也首次纳入“自强计划”候选人推荐考察行列。

虽然自主招生面向的只是少数考生,虽然我国高校招生制度存在诸多弊病与问题,远非一个仅在数十所高校实行的自主招生改革所能解决,但自主招生改革探索的道路及践行的理念,却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与普适性。在我国高校招生未来必经的改革之路上,自主招生改革无异于一支为大部队扫清顽固堡垒的急先锋与先遣队。

自主招生的意义,不仅在于为试点高校选拔优秀生源,而且在于有力推进高考多元化与多样化改革探索,更在于有效践行素质教育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尽管目前自主招生改革直接涉及的范围与数量非常狭窄和有限,但其弘扬的理念与产生的影响却积极而深远。

需要注意的是,囿于陈旧的人才观念、公平公正质疑的困扰等,目前的自主招生改革尤其是涉及推荐环节的改革,仍难以摆脱“分数优先”甚至“分数至上”的窠臼,选才标准仍唯考试分数或学业成绩是从。今年北大提高“校推生”的成绩要求,将由以往的位居全年级前5%以内提高到前1%以内便是力证。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在遵循“择优录取”的基本原则下,对一些特长显著、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也可实行自主录取甚至破格录取。但“分数优先”和“分数至上”的窠臼,显然很有可能堵死多元录取的道路。今后的自主招生改革应该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下,制定出更加多元、多样的政策,这样才能真正践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并有效地将中小学教育引导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

公平的实质并非“一刀切”式的整齐划一,而是使真正的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虽然自主容易滋生腐败不公,但自主与公平并非绝然对立,只要程序公正、信息公开、机制透明,腐败与不公是完全可以抵御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标准多元、人才多样的高校自主招生图景的五彩缤纷,显然胜于学业优秀但人才单一的寂寥黯淡。

【总结】自主招生指南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想了解更多关于自主招生的信息,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高校自主招生三种命题形式解析

自主招生指南:自荐材料早准备,选准考点专项训练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