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政治 > 高考政治试题

15-16高考政治复习收入与分配能力提升练习(带答案)

编辑:

2016-01-25

11.(2015·镇江调研“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年宏观财政政策的基调。下列措施中符合这一要求的做法是(  )

压缩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

增加货币量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适当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通过“营改增”实现服务业的结构性减税

12.下边漫画《幸福少不得“这一点”》的寓意是(  )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要积极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总是一致的

④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漫画反映的是税收与人民幸福的关系,①②入选,排除④。③错误,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居民收入的。

答案:(1)通过财税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2)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14.(26分

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数值越大,说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2014年基尼系数的最新数据(详见下图):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27日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指出,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这个政治理论话语体系中一个带着新鲜生活气息的新词,搅动了今年全国“两会”会场内外两个舆论场。有代表委员说,只有提速收入分配改革,让人民群众多些“获得感”、少些“剥夺感”,人民群众才会拥护改革、投身改革。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亟待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将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财政赤字、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将重点增加对基础设施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提升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财政对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所起的作用。分

(2)材料中政府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措施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哪些知识。分

(3)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经济、政治知识请以“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为主题写一篇时政小论文。分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字以内。

答案:(1)①财政通过提高城乡低保水平、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直接作用)②财政通过增加对基础设施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促进资源合理配置。③财政通过扩大赤字、实行结构性减税等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经济手段);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立场、根本方法);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乡一体化)。

(3)(样文)子曰: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一观点在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基尼系数仍高于国际警戒线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既有利于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实现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更有利于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自觉性、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要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政府要简政放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积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等职能,依法行政,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蛋糕”分好,让收入分配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而汇聚人民投身参与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收入与分配能力提升练习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