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政治 > 高考政治试题

2016年江苏高考政治专题必做试题(含答案)

编辑:

2015-12-16

11.下列成语与漫画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

A.讳疾忌医 B.刻舟求剑

C.铁杵成针 D.画蛇添足

解析 问题就是矛盾,漫画中两人物相互推诿问题,回避矛盾,不敢揭露和解决矛盾,A项符合漫画寓意。B项体现的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项蕴含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项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 A

12.创新,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是教育界一个常新的话题。当今时代,知识与创新主导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知识创新时代的中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从哲学上讲,这说明(  )

A.哲学起源于对实践的追问

B.矛盾的统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思维决定着存在的基础状态

D.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解析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故排除B项。C项是唯心主义观点,舍去。在知识创新的时代,中学生必须勇于创新,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故选D项。A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近期,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某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绘制的“京津冀地区高速发展规划”。

(1)读图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京津冀三地如何通过相互借力,实现协同发展。

材料二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着力推动三地经济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努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2)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阐述京津冀三地发展为什么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解析 本题以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为背景,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答需要解读图中北京、天津、河北的经济特点,依据“产业与技术扩散”“三地经济特点”,从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阐明措施即可。第(2)问要注意设问信息“思维定式”,依据材料二中“目标同向、作用互补、实现效果”的关键信息,紧扣“思维定式”,调动联系观、发展观等知识可分析出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的原因。

答案 (1)①通过产业与技术扩散,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动本区域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②通过资源、产品和劳动的输送,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实现人、财、物在本区域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是一个密切联系着的有机整体,仅从北京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有局限性的,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②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只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切实推动京津冀三地经济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的路子走下去,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14.(2014·衡水一中二模)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向市民转移过程,城镇化进程速度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正在逐步破解。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材料二 2014年S省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拉动力,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本省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快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S省城镇化建设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解析 (1)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等知识。设问限定用辩证法的知识,要求回答我国城镇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原因类非选择题。分析材料可知,城镇化遇到的问题逐步破解,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从回答“原因”的角度,将哲理与材料分析结合即可。(2)本题考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设问限定的知识是矛盾的知识,且是方法论原则,要求回答“S省城镇化建设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从材料看,“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原则,“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本省特色的城镇化之路”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答案 (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②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正是因为不断分析、破解城镇化过程中的新问题,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城镇化的进程得以加速。③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不断创新。中国不断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进行改革创新,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

(2)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遵循了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原则。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S特色的城镇化之路,遵循了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原则。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又要处理好次要矛盾。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把握城镇化建设工作的着力点,遵循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2016年江苏高考政治专题必做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预祝考生考上理想的大学。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