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知识点

鲁迅《呐喊》知识点讲解

编辑:

2017-01-11

特色之一,是它的结构。

《〈呐喊〉自序》的结构,可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按年代先后着笔叙述他先有志于医学而后又放弃医学改而致力于文学事业的一段经历,是他自传的一个片段。后一部分,写的是《呐喊》集中小说创作的经过。从蛰居北京S会馆抄古碑的生活写到金心异劝他“做点文章”再写到《狂人日记》的出世,直到最后交代明白《呐喊》这一集名的原由,用的是散文的形式。看起来,这两部分写法不大相同,但通读全篇,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写人,还是叙事,他都是用的文艺性的散文笔调。一篇文章,两种写法,却又让人感到笔调和谐而统一不变,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

特色之二,是在这样的结构里把全篇序言写得波澜起伏。

比如说“梦”。鲁迅在《〈呐喊〉自序》里用“梦”来说他青年时代救国救民的各种设想。开篇第一句,鲁迅是说他“在青年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那“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就成了《呐喊》的来由。接下去,说到他的一个旧梦——学医。起先,他觉得这学医的梦很美满。不久,这梦破灭了。相继而来的,又是从事文艺运动的新梦。不料,在东京筹办文艺刊物《新生》而不成,再也不能纵谈将来的好梦了,他于是又失望。然后,鲁迅又写他回国以后由希望到失望,到重新有了希望,直到发为这样的警句:

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

他这样写梦与梦的破灭,写希望与失望,变化叠出,就在波澜起伏间把那一段中国历史的动荡的影象溶化在自己身上了。

特色之三,是序文与本文的风格的统一。

鲁迅写序文,常常都注意这种统一。比如,他为《野草》写《题辞》,用的是散文诗的情调。为《中国小说史略》作《序言》,用的是文言。他为《呐喊》作序,很注意于《呐喊》的内容,在序文中把具体的描写与生动的叙述结合在一起。《自序》之中,鲁迅对于他少年时代进出于当辅和药店的场面与情景的描写,可以说历历如绘。他对S会馆里抄古碑的生活,对夏夜槐树下槐蚕的冰冷,以及金心异来访情景的描绘,与金心异对话的记录,既生动、形象、又暗淡、沉寂,那笔下,实在是一幅令人凄然的幽居图。这样描写和叙述,就使得序文在记叙性的散文中包含着小说和杂文的手法了。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序》中常有一些议论,用来抒发深沉的感情。比如这么一小段: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

这是表现他在《新生》杂志流产以后得到的一种深沉教训的。脱离广大群众的那些“精神界之战士”所感到的孤独,他写得不算不形象,也不算不深刻了。

特色之四,是《自序》的语言特别精炼含蓄。

《自序》中,鲁迅写他和金心异的对话,有这么一段: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里,用“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以及铁屋子里“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来形容当时中国的现状;用“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来形容对思想启蒙的一度无望;又用“起来”的几个人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来形容生驱者们的斗争必胜信念,这都是相当精辟的。至于篇中用笔含蓄之处,象说梦,说寂寞,都是可以让人细心玩味的。

《〈呐喊〉自序》里,鲁迅曾说他“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我想,这使鲁迅高兴的“还有读者”,不仅是指他的小说创作,也还包括《〈呐喊〉自序》这样的优秀序文的。

鲁迅《呐喊》知识点讲解就到此了,接下来本栏目还会继续为高考生准备其他文学名著的知识点讲解,考生只要继续关注高考语文知识点栏目,就可以轻松得到这些"宝贵"资源啦!

相关阅读:

2016-2017高考语文红楼梦常考文学知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