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试题

陕西城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编辑:

2016-03-01

参考答案

1、B 所论述的是“信”。

2、B 依据原文“‘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可知并非“转到”“转化”,汉代以后“廉”在“道德层面”和“为政层面”都存在。

3、A “内圣外王”解释的是“为何廉”。

4、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5、C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项错误在于长子继承制。

6、C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C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

7、(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至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解析】题中,第(1)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军旅”指战事;“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第(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 “王室”即朝廷;“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黄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不记事时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关怀教育,给予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诲。他从小聪明出众,刚开始读《诗经》,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在世,一定替国家剿灭叛贼来博取功名!”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话感到吃惊,认为他志向宏大。长大以后,他的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国的战役,护儿有战功,晋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

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被文帝慰劳勉励。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百姓牵车拦路恋恋不舍,连续几天不能出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先前国家还没有安定的时候,你是名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刺史,可以说是兼得其美了。”大业六年,炀帝来到江都,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是古人所看重的,你现在就是啊。”就赐给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请同乡的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家,畅饮一整天,朝廷上下都很羡慕他。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停留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那是我的家乡,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炀帝听后,变色而起,好几天不让护儿进见。后来怒气消解了,才叫人引进,对护儿说:“你心中既然这样,我还有何指望!”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甚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叛贼捉住,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呢?”身边的人说:“现在已经被捉住了。”护儿叹息说:“我是大臣,担负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

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在行军用兵方面,计谋特多,每次阅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有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8、“伤”:离愁别恨; 怎样描写:融情于景,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砌)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伤情。

9、作者怀着这“伤”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恰如”,正像的意思。“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这个结句,比喻新颖,化抽象为具体,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10、(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3)择其善者而从之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11、(1)C得3分,E 得2分,B得1分 解析 A项,因果关系不当,且对舅舅“没有太深印象”缺乏依据;B项,“不能相见的绝望”理解不准确,文中的“绝望”应主要指小宝因露露要走,挽留不住而感到绝望;D项,“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理解错误。

(2)解析 要根据文中关于人物的描写或与之相关的事件来概括人物形象。文中记叙了很多关于朱丽的事情,如她对房子、新郎都很少说“再见”,做事情只考虑自己的感受等,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不懂事的人;再如她不顾一切逃婚,关闭手机,可知她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其他如能自我反省,爱面子,易冲动,不冷静等也都可在文中找到依据。

答案: 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事)。对房子、亲人都很少说“再见”,凡事只顾及自身感受,不考虑他人;离开舅舅家时还将一些装衣服的纸袋子遗弃在壁橱里;爱乱花钱,每次到舅舅家后,都大量购物。②消极逃避,不负责任。走不出父母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害怕遭逢母亲般的命运,不敢担当婚礼,不顾一切地逃跑,关闭手机,对母亲、新郎、亲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③能自我反省。为逃婚行为而心怀愧疚;能从“小宝”不愿与客人告别到主动与客人告别的偶然变化中自我反省,琢磨着要打开手机。④爱面子。逃婚来到舅舅家后,感到难为情,哪儿也不去。⑤容易冲动,不冷静。婚礼上,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就不顾一切地逃跑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解析 这句话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这种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以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作答此题,可以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前后呼应、主题的表达等方面考虑和分析。注意答案要条理清晰。

答案 ①含蓄地写出朱丽的醒悟,完成人物形象的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与上文“关了手机”遥相呼应,并照应“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使情节完整、合理。③结尾表明,朱丽在两个孩子的启发下,对于怎样对待他人、怎样与人交流有了新的认识,暗示了小说主题。④小说戛然而止,把朱丽将要做什么事,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解析 你可以同意题目中的观点,也可以不同意这个观点,但要注意用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如果同意题目中的观点,可以具体分析“再见”一词的内涵及对朱丽的影响;如果不同意,也可以阐述生活应该从什么开始,如真诚的交流、勇敢面对或者自我反省等。作答时,注意联系文本内容,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答案 观点一:同意。理由:①文中的“小宝”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的生命。“小宝”从对客人毫不在意、一心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到向客人打招呼、说“再见”,意味着一个孩子迈出了走向外部世界的步伐,真诚地向外部世界打开一扇心灵之窗。②朱丽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变化的偶然发现,反省自己对“再见”一词的漠然,醒悟后有了打开手机的想法,要与外界联系,回到她真正的“生活”。一个从婚礼上逃出来的、不顾及亲人朋友的感受、只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女孩,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并决定积极面对。③能发自肺腑地对亲人、朋友,甚至房子说“再见”,其实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身忽略的情感世界的发现,也是尊重他人、关注外部世界的一种表现。

观点二:不同意。理由:①生活是从真诚的交流开始的。“小宝”的“再见”建立在与露露有共同语言、彼此间交流玩耍的基础上,所以露露离开时,小宝才会依依不舍,想要与对方再次相见,他们的生活开始于两人的真诚交流。②生活是从勇敢面对开始的。朱丽逃婚是惧怕自己的婚姻生活像母亲那样不幸,对婚姻的逃避其实是对未来生活的逃避,后来,小宝对待客人态度的转变影响了她,使她想要面对生活。③生活是从自我反省、自我觉醒开始的。朱丽的转变虽然受到了小宝行为的启发,但更重要的是她藏身客房时对自我行为的反省,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思考。

12、(1)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得分。

解析:本题 考查对传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说明陈省身在数学方面的巨大成就”与原文不符,文中主要是说他的“抱负和成就”。B项,“邀请了许多著名国际学者来华讲学……”只是说的清华大学,而没有北大。C项,“顺利地被派往德国汉堡”有误,原文是说经杨武之“多方奔走终于成行”。

(2)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确定答题区域,仔细分析该答题区域,找出最切题的语句即可。从文本的四至十段可以找出答案。

答案:①从南开大学毕业选择清华,一是因为成绩优异者可派送出国两年;二是可以跟随芝加哥大学博士、专攻“投影微分几何学”的孙光远教授学习。(2分)②担任清华研究院算学系系主任熊庆来的助教,多次聆听世界级数学大师的演讲。(2分)③主动放弃已熟习的“投影微分几何”,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去了巴黎大学,追随当代几何学大师E·嘉当攀登几何学的高峰。(2分)

(3)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传记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作答时,要通读全文,先看看这部分与前文有什么关系,再分析其在结构上的特点。

答案:①从内容上看,前面主要介绍了陈省身作为科学家和教育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尾处写他在婚姻方面的收获,使得传记内容更加丰富。(2分)②从结构上看,以陈省身收获幸福婚姻作结,使得传记结构更加完整。(2分)③这样写增强了传记真实性,可信度。(2分)

(4) 解析:本题 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回答时,应在理解全文内容基础上,找到描写陈省身“为学方面”的相关语句,再归纳概括。

答案:①抱负远大。他认为要想取得优异成绩,要“到最好的地方,找最好的老师,学习最有发展的课题”。(2分)②眼界开阔。去汉堡读书,仅用一年半就取得博士学位,此后又去了巴黎大学,追随当代几何学大师读常人难懂的“天书”,攀登几何学高峰。(2分)③方向明确。他主动放弃熟习的“投影微分几何”,找到微分几何学的研究方向并努力去攻读。(2分)④与良友切磋。陈省身和华罗庚完成“整体微分几何”和“堆垒素数论”的重要工作,他们和一批青年教授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数学研究的热烈气氛。(2分)

13、 D(不可一世:不认可同时代的人,自认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自命不凡,狂妄到极点。与下文的“狂妄自大”“虚怀若谷”相照应。闭关自守:比喻与外界隔绝,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与下文的“吹嘘”“坐井观天”“视野宽广”相照应。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与下文的“盲动”“高瞻远瞩”相照应)

14、D(A.自相矛盾,“近千余股跌停”改为“近千股跌停”或“千余股跌停”;B. 成分残缺,“建立”缺少宾语,应在“代码”后面补充“制度”;C. 句式杂糅,“受……原因造成的”应改为“由……原因造成的”或“受……的影响”)

15、D 解析 作答此类试题,关键是要把握语段的中心,理清语段的结构层次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本题而言,通读语段后,先将所给的句子分层,大体可以确定②⑥为一层,①③④⑤为另一层。从下文看,⑤句应该与下文衔接,应放在最后一个横线处,据此排除B、C两项。⑥句中的“它”明显指代前文格言,与开头句连接紧密,应放在第一个横线处,据此可排除A项,确定答案是D项。

一、露珠的角度:①生命的意义、人生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在于心甘情愿的奉献;②乐观面对暂时的困境乃至绝境,放大眼界,放宽胸襟。

二、乞丐的角度:①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对未来悲观失望;②困境中对未来要充满信心,要积极争取。

审题立意或行文中可能出现的偏差:①从小小的露珠救人一命出发,谈小与大的关系;②从露珠救乞丐一命出发,谈珍爱生命;③从乞丐准备吞下露珠出发,以自私自利为话题;④从乞丐可怜露珠出发,谈慈悲为怀、为他人着想;⑤脱离材料,泛泛地谈快乐与幸福。

陕西城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语文试题栏目。

相关链接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习试题集锦  

语文2016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变换句式专项练习(含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