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物理 > 高考物理试题

2016年高考物理复习天体运动专题练习(含答案)

编辑:

2015-10-24

10.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约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解析】 绕行地球有T地=2π ,绕行某行星有T某=2π .

综合体积与密度,对地球有M地=ρ地·πR ,对某行星有M某=ρ某·πR .

③式代入式得T地=2π,式代入式得T某=2π,两式相除得T某=12小时,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1.卫星在某一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由于受稀薄大气阻力的影响,卫星的绕行高度缓慢降低,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运行的动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B.卫星运行的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C.空气阻力做的功与卫星机械能的变化大小相等

D.地球引力做的功与卫星机械能的变化大小相等

【解析】 卫星圆形轨道半径r缓慢减小,其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由高轨道向低轨道变化,有|Wf|=|ΔE机|,故选项C正确;而|WG|>|ΔE机|,故选项D错误.

【答案】 AC

12.(2015·泉州质检)如图3所示,“嫦娥三号”从环月圆轨道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再由近月点Q开始进行动力下降,最后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落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其轨道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运行的周期

B.沿轨道运行至P点时,需制动减速才能进入轨道

C.沿轨道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D.沿轨道运动时,由P点到Q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其做正功

【解析】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圆轨道的半径R大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r,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则T>TⅡ,选项A错误;“嫦娥三号”从圆轨道到椭圆轨道需要变轨做向心运动,变轨需要改变速度,而在该点处受到的万有引力不变,故需要减速,选项B正确;因Q点离月球较近,“嫦娥三号”受到月球的引力较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在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Q点的加速度,选项C错误;沿椭圆轨道运行时,“嫦娥三号”在Q点的速度大于在P点的速度,故从P点到Q点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选项D正确.

【答案】 BD

13.宇宙中的有些恒星可组成双星系统.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比其他恒星对它们的万有引力大得多,因此在研究双星的运动时,可以忽略其他星球对它们的作用.已知S1和S2构成一个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S1的质量是S2质量的k倍(k>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的角速度之比为1k

B.S1、S2的线速度之比为1k

C.S1、S2的加速度之比为1k

D.S1、S2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之比为k1

【解析】 双星系统有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二者总保持在一条直线即直径上,得到二者角速度之比为11,A错;二者的向心力是相互作用力,因此向心力之比为11,D错;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m1R1ω2=m2R2ω2=m1a1=m2a2,===k,即a1a2=1k,C对;根据v=ωR知==1k,B对.

【答案】 BC

14.(2014·合肥模拟)“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1和2在同一轨道上绕地心O沿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某时刻它们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4所示.已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图4用力.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这两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g

B.这两颗卫星的角速度大小为ω=R

C.卫星1由位置A运动至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t=

D.如果使卫星1加速,它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

【解析】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G=ma,由万有引力与重力关系,G=mg,解两式得:a=g,A项对;由a=ω2r,将上式代入得:ω=,B项错;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时间为卫星周期的,由T=,t=,C项正确;卫星1加速后做离心运动,进入高轨道运动,不能追上卫星2,D项错.

【答案】 AC

15.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由于地球遮挡阳光,会经历“日全食”过程,如图5所示.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0.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不考虑地球图5公转的影响,宇航员在A点测出地球的张角为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船的高度为

B.飞船的线速度为

C.飞船的周期为2π

D.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为

【解析】 飞船绕行有:v= ,T=2π .

应用几何关系.在OEA中有sin= ,飞船高度为h=r-R .

③式代入式,解得h=R(-1),故选项A错误;

解得v=,故选项B正确;解得T=2π,选项C正确;

每次“日全食”时间t为绕行BAC时间.

由ODB≌△OEA知γ=,又有β=γ,

解得β=

综合圆周运动规律.有:2β=ωt,2π=ωT,

解得t= ,解式得t=T,故选项D错误.

【答案】 BC

天体运动专题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希望考生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