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生物 > 高考生物试题

2016年高考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专题提升训练(带答案)

编辑:

2015-12-09

10.某地红松林受到人为砍伐破坏,形成一片“空地”,一段时间后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等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林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属于次生演替

B.“空地”形成前后,物种的丰富度不同

C.与杨树、白桦相比,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D.“空地”上的红松林一定与其他红松林的物种组成相同

解析:红松林遭到破坏形成的“空地”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种子、其他繁殖体等,因此“空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空地”形成前,物种多,丰富度高,形成“空地”后,物种少,丰富度低;随着演替进行,红松林成为优势种,则其竞争能力强;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生物种类不同。

答案:D

11.(多选)下图表示云杉林被采伐开垦为农田,农田退耕后的演替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

B.图中的演替类型既有初生演替又有次生演替

C.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强

D.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生态位重叠程度在下降

解析: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弱;由于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更加明显,所以生态位重叠程度在下降。

答案:AD

12.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如图,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①区域物种丰富度一定最高

B.⑥区域溶解氧可能最少

C.a为区域⑥种藻类的优势种

D.影响藻类垂直分层的因素是光照

解析:题图表示的仅是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数量,其他生物的种类无法确定,所以无法判断①区域物种丰富度是否最高;⑥区域中单细胞藻类数量最多,覆盖水体表面,导致溶解氧可能最少;⑥区域中的a数量最多,为优势种;光的波长不同,到达的水域深度不同,所以光照是影响藻类垂直分层的因素。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3.图甲所示为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反映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一个生物群落除了食物网中的组成成分外,还应该有__________。

(2)由于合理保护该人工湖泊,使水禽等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多,可以判断食物链中水草等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__________(增加、减少);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__。

(3)如果突然遭受了某种化工污染,导致水禽大量死亡,其他植物、动物不受影响,已知鱼类主要捕食水草,贝类主要捕食藻类,那么短期内水草的数量将__________(增加、减少)。

(4)某学校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某项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该探究实验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食物网体现了捕食与竞争的关系,一个生物群落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2)水禽等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多,鱼类、贝类数量减少,水草等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是次生演替。(3)水禽大量死亡,导致鱼类、贝类增多,由于鱼类主要捕食水草,因此短期内水草的数量将减少。(4)图乙主要研究了贝类与藻类种群密度的关系,因此该生物科技小组探究的课题是贝类对藻类种群密度的影响。

答案:(1)捕食和竞争 分解者

(2)增加 次生演替

(3)减少

(4)贝类对藻类种群密度的影响

14.下表是某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

(2)请在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随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增强。

(4)当各项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___时,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极群落。

答案:(1)次生 逐渐增加 识别这些植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层

(2)如图所示

(3)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 自我调节

(4)长时间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15.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______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________。

解析:(1)草原上的雄鹿群和雌鹿群是同一种群中的两种性别的群体。(2)同一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构成群落。(3)当丙组实验所用时间小于其他两组时,正好说明捕获丙组容易,捕获其他两组困难,也就证明了“鹿角效应”,实验中注意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1)同一

(2)群落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

2016年高考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专题提升训练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多多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链接:

湖南岳阳2016届高考11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四川雅安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