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文综试题

湖南省雅礼中学2011届高三月考试卷(七)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编辑:

2011-04-19

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高三(2)班学生围绕“感知低碳经济、感悟低碳文化、参与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实地调查等获得了以下信息:

低碳文化正逐渐变成影响我们发展的一种战略。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通过活动宣传低碳的重要性,让人们感情和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企业主动采用低碳战略,创造低碳品牌,将吸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哲学依据。(14分)

40.(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国歌《天佑女王》产生于18世纪40年代,是称颂英国国王的歌曲。其大意是:“上帝保佑女王,祝她万寿无疆,神佑女王。……愿上帝恩泽长,选精品,倾宝囊,万岁女王!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材料二:诗人欧仁•鲍狄埃在经历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战斗后满怀悲痛地创作了振奋人心的诗篇《国际歌》歌词,表达了无产阶级永不屈服,一定要最后消灭世界上一切剥削阶级的气壮山河的誓言。后来法国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将歌词谱上雄浑悲壮的乐曲,号召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为真理而斗争,无产阶级要胜利全靠自己。1917年十月革命中,进攻冬宫的工人士兵就唱着《国际歌》夺取了冬宫,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歌》一直是苏联的国歌。《国际歌》的中文歌词最早出现于1920年,是由郑振铎翻译的。如今《国际歌》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材料三:近代清朝最初是没有国歌的。1896年,清朝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赴西欧和俄罗斯访问。欢迎仪式上,主方要演奏中国的国歌,李鸿章傻了眼;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国歌是什么。没办法,只好把它理解为一首中国的歌典,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典,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是:“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此曲后来改称《李中堂乐》,算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但这并不是清朝官方版的国歌。1906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暂定为清朝代国歌。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四: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迫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五: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接受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的代国歌。其中包括我们所熟悉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1)自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英国国王就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是,英国国歌为学要如此称颂女王?(8分)

(2)写出鲍狄埃经历的这场战斗的名称。(2分)《国际歌》为什么“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5分)

(3)从《李中党乐》到《巩金瓯》,大清帝国第一首国歌的诞生反映了什么历史主题?(2分)清政府为何最终正式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4分)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华民国国歌所称“东亚开化中华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2分)如今,中华民族已经结束了受侵略遭奴役的历史。然而,我们仍然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我们的国歌。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见解。(6分)

选修模块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地理题、4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在所选题目后的括号内画勾。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标的题目一致。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41.(10分)【地理——旅游地理】读海南岛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1)简要分析国务院将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的地理意义。(6分)

(2)海南岛的境外游客中以俄罗斯游客为主,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42.(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10月以来,河南、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等省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截至2011年2月,北京遭遇4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山东局部遭20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

(1)这次旱情中受影响最大的农作物是 ,它的播种和收获季节一般各是什么时候?(4分)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简述理由。(6分)

①“山东局部遭20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说明该地自1811年1月至今未有过如此旱情。

(3分)

②按照正常情况下发展,接下来的3、4月份,我国北方旱情可能会自然缓解还是不断加强?

说明你的理由。(3分)

43.(10分)【地理——环境保护】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描述图中氮氧化物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几种措施。(6分)

44.(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冬十月丁末,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绝望一,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困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

——《宋会要辑稿•食货》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的社会问题。(3分)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6分)

(2)材料二中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什么?(2分)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45.(15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1918年欧洲部分国家社会主义政党基本数据

材料二 1895年恩格斯祝贺德国社会民主党取得成功,称赞了其明智做法。这种做法就是利用(男子的)普选权,使社会民主党赢得了胜利的选票。“他信就一直这样使用选举权,以致使他们自己得到了千百倍的好处,并成了世界各国工人的榜样。”马克思的这位老朋友还说:“……我们用合法手段却比用不合法手段和用颠覆的办法获得的成就要多得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英]唐纳德•萨松《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影响欧洲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在选举中得票率的主要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社会民主党取得成功的原因。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说“我们用合法手段却比用不合法手段获得的成就要多得多?”(11分)

46.(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圣皮埃尔——密克隆岛事件是自由法国与美国在对峙西半球法国殖民地中立问题上的政策分歧所引发的必然冲突……他(戴高乐)绝不接受美国将法兰西帝国某些部分中立化的政策……赫尔(美国国务卿)要求自由法国人撤离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并表示,如果得不到总统的支持,他就将辞职……美国政府也面对国内的激烈批评……

1942年元旦,26个盟国代表在白宫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自由法国被拒之门外……到了1942年11月8日,当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时,戴高乐和自由法国被排斥在外……1944年6月6日,当盟军踏上诺曼底开始了解放法国的伟大战役时,一直为之苦苦奋斗的戴高乐和自由法国再一次被排斥在外……由于美国政府在此后的战争中一直对戴高乐将军采取敌对态度,以致于使双方关系演变为一种“敌对的盟友”关系。

——摘编自宋永成《圣皮埃尔——密克隆岛事件及其对美国与自由法国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1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平访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没有比萨科齐和法国人民更重要的朋友和盟友了。”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对自由法国采取敌对态度的原因。(10分)

(2)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盟友”的理解。(5分)

47.(15分)【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充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幸而五十七年之间,十全武功,岂非天贶(兄:意为赏赐)。然天贶愈深,予惧益切,不敢言感,惟恐难承,兢兢惶惶,以俟天眷,为归政全人,夫复何言!”

——乾隆《御制十全记》

材料二:中国“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会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马夏尔眼中的“唐朝盛世”》

(1)材料一中乾隆皇帝自我评价是立足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自我评价?(9分)

(2)材料二中马戛尔尼是从什么角度评价清朝帝王的?两则材料观点的差异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完整版下载:湖南省雅礼中学2011届高三月考试卷(七)文科综合能力试题.doc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