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历史上册10月月考试题

编辑:

2014-10-14

20.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无关的是(  )

A.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伽利略论证“太阳中心说”

21.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22.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表明,美国意在(  )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

23. 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24.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25.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Ⅱ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

本大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第26—28为必做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30题为选做题,各13分,共50分。

必做题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西商帮形成相当早。早在成化元年(1465年),云南姚安府官员称,云南各边卫府,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和浙江龙游商人等,“不下三五万人,在卫府坐(生)理,遍处城市乡村屯堡安歇,生放钱债,利上生利,收债米谷,贱买贵卖,娶妻生子,置奴仆,二三十年不回原籍”。 章潢在《图书编》中总结道:“弘治以来,赋役渐繁,土著之民日少,壮者多不务穑事,出营四方,至弃妻子不顾。”弘治《南昌府志》称当地“地狭民稠,多食于四方,所居成市”。嘉靖时海瑞说:“今吉、抚、昌、广数府之民,虽亦佃田南赣,然佃田南赣者十之一,游食他省者十之九。”

——海瑞《兴国八议》等

材料二  明代大学士丘浚在成化年间(1465-1487)对移居湖广即今湖南、湖北的江西人的生计作了这样的分类:置成产业者,名为“税户”;为了耕佃者,名为“承佃户”;贩卖贸易者,名为“营生户”。所谓“营生户”,就是在当地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江西商人和手工业者。在古代,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万寿宫。明清时期,江西经济发达,经营瓷器、茶叶、大米、木材和丝绸的赣籍商人行走全国,并在全国其他地方都修建了万寿宫,万寿宫也成为外地江西同乡的“江西会馆” 。

——丘浚《江右民迁荆湖议》等

材料三  江西商帮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衰落,不仅有外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弱点。比较而言,后者尤其重要。……小有积累的江西商人一旦摆脱贫困,便将资金投放在后人的举业上,希望子孙进入仕途,光宗耀祖。……尤其遗憾的是,江西没有营造出一个像广州、上海或者是杭州那样的大都市或消费中心,因而无法刺激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无法吸引外来的消费者而积累资金。同时,江西也没有形成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市镇辐射网络,整个商业活动停留在以商补农、以商脱贫的低层次上。

——方志远等《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江西商帮形成的背景及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江西商帮衰落的原因。(7分)

27.(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富兰克林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主权权威者。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

——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到1870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来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

——据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主权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4分)

(3)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并未切断。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前期英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4分)

28.(12分)(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最初20年间提出了“宋代近世说”为核心的中国历史时代划分学说和 “中日文化同一体”、“文化中心移动说”的中日文化关系论。对清末中国的研究,对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陷入政局反复动荡、军阀割据的黑暗时代的失望,促使他去追寻他所看到的这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现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中国史上的什么时期开始形成的?他找到的答案就是“宋代”。他发现“宋代以来的近世”是中国目前弊端的根源,是中国走向未来所必须克服和超越的对象。

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问题,他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他预言:东洋文化的发展,有时还会越出本民族、本国的界限,形成一个“东洋文化圈”。今后,中国文化的中心将移至日本,将由日本来代替中国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这就是近代日本的国家使命、文化天职。

评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选做题

29.(13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6分)

(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3分)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4分)

30.(13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7年1月26日,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说:“帝国政府就帝国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山东省及现在占领中赤道以北德国诸岛向敌国政府提出请求时,期待英国政府支持,希望英国政府现在予以保证”。2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正式复函表示同意。

材料二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山东问题,在英美建议下,山东问题由中日在会外交涉解决,英美派代表列席中日之间的交涉。在英美代表的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1)根据材料一,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7分)

2012年10月高三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A B C D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C B D A A C A C

21 22 23 24 25

B B C C C

二、非选择题: (50分)

26. (13分)(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人身控制放松;赋役繁重;人地矛盾突出;(任答三点,3分)特点:人数众多;活动地域广;资金少,竞争力弱;以修建万寿宫或会馆为载体。(任答三点得3分)

(2)外因:西方的入侵;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江西日益边缘化;手工业、商业的衰落。(3分)

自身原因:观念滞后(商业所得资金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没有形成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市镇辐射网络,商业活动停留在以商补农、以商脱贫的低层次上;没有形成支撑商业发展的实体经济,停留于传统手工业基础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4分)

27.(12分)(1)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王统而不治;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国议会;北美人民实际上不承认英国殖民统治权。(4分)

(2)北美殖民地思想家的独立主张广泛传播;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政策产生尖锐矛盾并激化;英国以英王名义严厉惩处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4分)

(3)美国是英国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英国从美国大量进口棉花,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4分)

28.(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作者意在说明中国文化已不会发展;中国文化的精髓已被包容在日本文化之中;其观点是为日本的侵略政策服务的。

选做题:

29. (13分) 答案:(1)政府要不要“理财”;祖宗之法是否可变。(4分)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2分)

(2)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至少3点以上)(3分)

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4分)

30. (13分)(1)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在“二十一条”中,迫使袁世凯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正式要求收回山东;英法美三国牺牲中国的利益,接受了日本要求。(6分)

(2)变化:由英日同盟关系到解散,英日矛盾逐渐加剧;(2分)

原因:在巴黎和会上,矛盾的焦点在欧洲,为避免日本在解决欧洲问题上制造麻烦,并获得日本支持,决定用当时与英国利害关系不大的亚太地区的利益暂时安抚日本;随着战后亚太国际格局的变化,美国不愿这个同盟存在,英日也因利益冲突促使同盟关系解散。(5分)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历史上册10月月考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历史试题栏目!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