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江苏高考 > 江苏高考历史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资本主义萌芽

编辑:

2016-09-22

(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举措: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3)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

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4)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三段材料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对农商的主张及政策的变化。材料一:主要对比说明孟子和商鞅各自的农商主张及影响。材料二:主要说明西汉武帝抑商的原因及表现。材料三:主要说明宋代商税征收规定及影响。第(1)问,从材料一中“一列平视”可看出孟子主张农商平等,商鞅则提出重农抑商的主张,认为农业是本,商业为末,这与当时生产力低下、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有关。第(2)问,从材料二中的信息看,汉武帝采取了征收资产税和奖励告发的措施,目的在于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汉武帝的其他措施,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盐铁官营、对商人穿衣和出行的限制等方面来回答。第(3)问,从表格信息看,宋代商税收入不断增加,原因在于宋代对商业的重视和适当减免商业税。第(4)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12.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2)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

答案 (1)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频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 重农抑商。

(2)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

解析 第(1)问要求回答“新气象”和“老政策”,题目限定了经济领域范围。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玉米、番薯的信息,可概括为美洲作物传入我国,再联系所学的明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如商帮会馆的出现等,可得出答案。政府的老政策,很显然是重农抑商。第(2)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戚继光、利玛窦等信息,可知应从抗倭和中日的朝贡贸易、中西文化交流和殖民势力东来等角度来概括,再联系教材中的海禁政策可回答“明朝政府的政策”。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七月]丁未……“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往者税务初兴,民咸罢市。孙隆(明万历年间司礼监太监,监理税务)在吴日久,习知民情,分别九则,设立五关,止榷行商,不征坐贾,一时民心始定。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征为奇货,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加以大水无变,穷民之以织为生者,岌岌乎无生路矣!”

——《明神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皇权得以加强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指出,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特征。这种经济特征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发展趋势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

答案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2)经济特征:明代中期工商杂税增长并成为税收的主要支柱,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趋势:缓慢发展。

原因: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关卡林立和征收重税;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小农经济及传统的买田置地观念。

(3)联系: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因而明清时期的专制君主为维护封建统治必然加强君主专制。或材料一中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进而体现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特征。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要注意做到要点全面。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工商杂税增长并成为税收的主要支柱,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反映的经济特征,后面两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要从经济和政治相互关系的角度全面理解其内在联系。

[心得体会]

易错题一:对重农抑商政策认识不清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错解] A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重农抑商政策。

[正解] C

[解析] 材料观点强调的是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符合题意的是C项。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A、B两项说法有误。重农抑商政策并非自古就有,故D项说法有误。

易错题二:不能全面理解小农经济

明朝大臣霍韬的《霍氏家训》中说:“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力言“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

A.“以农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

B.排斥商品生产

C.只重视农耕经济

D.要求所有人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财富

[错解] C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材料理解不到位。

[正解] A

[解析] 从“农圃为重”“末俗尚浮”“坐与衰期”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体现的是重农、以农为本的观念。“力耕”并不排斥商品生产,因为商品生产是农耕经济的重要补充,B、C两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答案为A。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资本主义萌芽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考一轮复习资料尽在精品学习网高考频道,欢迎关注!

相关推荐: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答题万能公式

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历史高考推荐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