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江苏高考 > 江苏高考历史

2015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编辑:sx_haody

2015-04-09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搜集了2015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祝大家高考大捷,马到成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韩非子》记载了一则“郑人买履”的故事,说郑国有个人要买双鞋,在家用根绳子量好了脚的尺寸,然后急匆匆奔向市场,找到卖鞋的又想起量脚的绳子忘带了,返回家取,再到市,市已关闭了。这个故事可用于说明(  )

A.法家重视国家治理的规范

B.战国时期没有统一度量衡

C.商品交易活动有时间限制

D.郑国手工业发展水平很高

解析 材料信息是郑人一个来回间,市已关闭,这表明市场活动有时间限制。

答案 C

2.据大臣汲黯揭露,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他重用酷吏和财利之臣,以致不久后有人评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但汉王朝没有重蹈秦的覆辙,主要原因是(  )

A.汉初法律制定趋向成熟

B.酷法罩上了儒家思想外衣

C.“文景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D.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

解析 本题共有三个重要信息: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汉武帝重用酷吏,统治也很残暴;汉没有重蹈秦的覆辙。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汉武帝时董仲舒“独尊儒术”的特点(即外儒内法且剂之以道)。

答案 B

3.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解析 戏曲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但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内化的功能。统治者神化关羽,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了戏剧的内容和价值取向。A、C两项都不全面,B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4.18世纪后期起,不少士人建议朝廷将内地过剩人口组织起来,迁往西部从事开发。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西部开发引起士大夫关注

B.人口膨胀已成为社会问题

C.有识之士警觉英国的扩张

D.清朝的行省制进一步完善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是“过剩人口”。18世纪后期,人口过剩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士人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答案 B

5.“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换言之,没有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就没有地理大发现;但若没有国王和政府的领导、支持及贵族的参与,同样也不会有地理大发现”。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说法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结果

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欧洲封建统治的巩固

C.新航路开辟促成欧洲反天主教会力量联合

D.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率先支持探险

解析 材料强调地理大发现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封建势力的参与。远洋航行需要投入很大成本,非一般势力所能做到,需要封建王室或政府的支持才能实现,所以选D。

答案 D

6.1701年,英国议会颁布了《王位继承法》,限定了国王的继承顺序和宗教信仰,重申国王必须遵守法律。议会还对革命期间处死国王等事件进行了合法追认。这表明(  )

A.议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B.资产阶级真正确立了统治

C.英国国王实属虚君

D.天主教会被驱逐出英国

解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的权力是逐渐弱化的,议会的权力是逐步扩大的。1701年的法规从法律层面肯定了革命期间处死国王的事件,君权神授彻底被否定;议会颁布的法律限定君主的继承顺序,进一步强化了议会的权力。

答案 A

7.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材料说明(  )

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

B.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要有新发展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渐趋成熟

解析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在19世纪下半叶明显好转,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恩格斯认为斗争的方法已经陈旧了,反证了该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相对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的成熟。

答案 D

8.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下列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专制过于强化是失败的主因

B.单纯发展海军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C.洋务运动没有改良封建政治制度

D.缺乏团结统一的领导导致战争失利

解析 郭嵩焘强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上下不通畅,不一心;李鸿章强调日本举国一心,而中国则是仅以北洋之力在抗衡。故两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利主要是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没有形成上下一心的改革局面。

答案 D

9.立宪派在1910年连续组织的三次请愿活动,尽管遍及16省,参与签名者达20万人,仍以失败告终。他们公开报告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吁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其影响是(  )

A.使立宪运动彻底失败   B.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

C.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   D.列强放弃支持清政府

解析 清末“预备立宪”有很强的社会动力,即立宪派的推动。但皇族内阁的骗局使立宪派大失所望,相当一部分人开始转向革命。材料所述就是这一历史现象。

答案 C

10.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孕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用于(  )

A.遵义会议   B.国民大革命

C.重庆和谈   D.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 由于博古、李德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开始时,博古、李德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对此,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集中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 A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