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黑龙江高考 > 黑龙江高考文综

高考文综历史一轮复习提纲: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

编辑:sx_haody

2016-09-28

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精品学习网小编带来了高考文综历史一轮复习提纲: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

必修一  政治史

专题一  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夏商周政治制度概述

(1)夏朝(公元前2070年建立):①王位世袭制:禹将自己的位子传给儿子启。从此,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②影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变为传子,“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②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③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国政。

(3)西周: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通过牧野之战,灭商建国,定都镐京,史称西周。②周王采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方式,确立了一套比商朝更为严密的控制体系。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王权强大的前提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2)渊源:由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演变而来。

(3)原因:①西周疆域广阔,需要加强统治,巩固固政权;②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4)内容:①受 封者: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和氏族首领,让他们建立诸 侯国,拱卫周王室。其中,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周王子弟是分封的主体。② 义务:受封诸侯有服从周王命令、随从作战、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③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有再行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④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疆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朝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6)消极影响: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被破坏。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

3.宗法制

(1)概念: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渊源于氏族公社的父系家长制,西周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3)内容:①周天子作为嫡长子为天下大宗,执掌国家最高权力。②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③特点: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等级森严;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4)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权地位,防止在权利的继承问题上发生纠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②宗法制建构了中国社会,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③宗法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单位”的“家族化”、任人唯亲、重男轻女等都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

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分封制是“表”,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宗法制是“里”,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和基础。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的统一: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公元前230——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1.形成条件: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法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

2.主要内容

(1)皇帝制度:①国君称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一切大权;从中央到地方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②以皇位世袭制、终身制、皇权至上和天下独尊为特点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的官制为基础,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①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太尉,“掌武事”,主管全国军事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系统。②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 职能部门。一些部门专门负责皇室事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3)郡县制:在地方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①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组织。②作用:郡县制的建立,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打击了地方分裂势力,确保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统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特点:官职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皇权至 高无上,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4.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①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模式,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并得到不断改革和完善。②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作用:形成皇帝的独断专权和秦朝的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朝很快被农民起义的大风暴推翻。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①汉初:丞相位高权重,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权力很大。②汉武帝:为削弱相权,频繁更换丞相;重用左右亲信近臣(侍从、秘书),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 构,称为“外朝”。形成“中朝”与“外朝”相抗衡的中央政治制度。相权削弱,君权加强。③东汉光武帝:正式设立尚书台,由尚书执掌朝政,中央虽设有三公,但“事归归台阁”。

(2)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①渊源: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的三省已成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进一步完备。②内容: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运作程序是中书省(决策、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下设六部)。③评价: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主管相关事务,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的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

(3)宋朝:①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长官为宰相。②鉴于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宋初采取增设管理机构以加强皇权的措施。设枢密院管军事,以分割宰相军权;设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把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4)元朝:①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替代三省,统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②以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③设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x藏等地区。

演变特点:①秦朝建立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 集权政治制度。从汉朝起,为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历代王朝不断改革丞相制度和完善中央机构,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演变的总体趋势是:君权日益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