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广东高考 > 广东政策大纲

2014年广州高一新生或错过高考改革

编辑:

2014-09-02

观点对碰

“激进派”:权力难突破,须建新机制

高考改革方案为何“难产”?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高考改革难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利益难以被突破。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关于高考改革的具体要求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纲要精神,必须在招生考试相对分离上有实质突破,这要求政府部门放权。

“但教育考试部门并不愿意放弃自身的权力——招生计划审批权和招生投档权。”熊丙奇表示,将办学自主权归还高校,是大势所趋,政府部门应该坚定放权,同时建立确保高校能用好权力的制约机制。“从目前传出的高考改革信息看,教育部设计的高考改革方案对考生招考分离很少涉及,仅做考试改革,即科目改革(调整科目)、分值改革(调整科目分值,计分方式),但录取方式不变。这摆明就是不放弃任何权力进行‘改革’。”

熊丙奇建议,不能再由教育部门作为改革的主导,必须建立新的改革机制,国家应鼓励各机构起草高考改革方案,包括民间高考改革方案,再由全国和各地人大讨论、审议高考改革方案,把高考改革纳入正常的轨道。

“稳健派”:改革须慎重,可行才有效

在今年的“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4年会”上,曾参与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表示: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出台改革方案必须谨慎。高考不单单是教育问题,往往还是社会问题,有的时候还会成为政治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

刘海峰认为,理论上先进的方案不一定是可行的,只有可行的才是有效的,“如果不可行,没有操作性,再好的理念都可能停留纸面上。新方案如果无法推行,改革又不得不回到原点,这样的改革是折腾。”

刘海峰指出,大部分学生家长、中学老师和学生都希望高考政策稳健,不要朝令夕改。“一些中学老师跟我说,最怕听到又要进行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使中学教学无所适从。”

广州高一新生或错过高考改革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广东政策大纲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