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广东高考 > 广东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年代变化总结:从封闭到开放

编辑:

2015-06-11

1980年代

唯一记得的是作文题

对于1983年的全国语文高考试题,深圳商报评论部主任米鹏民已经没什么记忆了,唯一记得的是那年的作文题。“观察一幅漫画写一段300字的说明性文字,并根据漫画内容,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米鹏民回忆,那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人挖井,一个人在一处挖一点又换了一个地方,再挖一点又换个地方,结果什么都没挖着;另一个人一直在一个地方持续不断地挖,结果就挖出水来了。

看完后,米鹏民的头脑里马上蹦出一个题目《浅尝辄止者鉴》,于是写出一篇几百字的议论文,很快就把要说的话说完了。可惜的是,这个作文题并没有得到高分。“当时我觉得这个题目很简单,就写了个很普通的东西,但反而越简单越容易落入俗套。”

看到今年广东语文高考作文题,米鹏民在欣赏中却感到一点点遗憾。“这个题前面是很好的,但后面提示那一段有点画蛇添足了。”他认为,这个考题前面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考查学生的自然观,没必要提示“自然可以很远、也可以很近”,这样反而把题目弄得很玄虚,可能会把学生绕进去。

拼音翻译、填空、默写、改病句、古文翻译等这些题型占了1983年那份高考语文试卷的2/3的篇幅,且几乎没有阅读理解。在米鹏民看来,这纯粹是语文知识考查,都在当年的课本范围内。近年的试题让他感受到出题方向的变化——更加灵活了,更重要的是阅读理解的分量重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阅读理解题目的原素材非常好,可老师出的题目不好,“题目依然是分析文中段落大意之类,跟我们当年课堂学习的东西差不多,没新意”。

近年考题走对了大方向

米鹏民说,看到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尽管这些题的知识点都离不开课本,但回答这个题时却需要将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而这种延伸能力却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还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和条件。”

对于高考语文的方向,米鹏民认为只需要两点:第一是母语的掌握和应用,第二是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尽管1983年的语文试题有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但米鹏民认为缺乏功能性的考查,“类似今年卷子中的‘语言顺序组合’那一题,考查的就是学生对母语的应用能力。”在米鹏民看来,一份卷子里,应该有七成左右的篇幅是“把说明文改写成美文、把美文改写成说明文”这样的语言应用考查,能不能好好说话、好好写作是语文考查的其中一个重点;其次,让他感到欣喜的是,今年卷子中的阅读理解分量重了许多,这是第二个需要考查的内容。

“今天的高考语文大方向是对的,但题目出得有点取巧,有点为了展示老师的出题能力而出题的感觉,容易把学生绕进去。”在米鹏民看来,目前的高考试题总体上还没完全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还没真正达到以阅读为中心,重在读和写的境界,这是需要今后努力的方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