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预测 > 高考语文预测

高三高考前语文预测考试题(有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6-05-25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高考前语文预测考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精品学习网一直陪伴您。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

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人文精神多有论述。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苏轼说:“古文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明末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古往今来,强调书家的人格地位,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长期影响着书坛。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美学内涵与价值,它不需要嫁接或附属于非原生态的环境来生存。但是,书法是一种标榜的艺术,书法作品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书法家的人格、学识等因素也会凸现出来。所以说书法是一种人文的艺术、人格的艺术也未免不可。

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这门必须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以表达事项和情感的艺术。那么,书家的作品,即使是书写他人原创的作品,首先也是经过书家的人格认可,且注入了自己饱满的情感后才书写出来的,每幅作品都无疑会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艺术家提供的产品必须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艺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艺术家为了能生产合格的产品,必须从精神的、道义的、物质的、社会的、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投入、筛选、填充、调试,甚至是反复地加工提炼,艺术的修炼必须是人格的修炼和人文领域诸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作为书家,恪守做人的原则,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性,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中国有传统文化所坚持的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以修身、养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西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个性解放为目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人文精神。由此看来,人文当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者思维方式。书法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如果不强调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质,一味地浮躁铺张,只能消耗书法的艺术生命。眼下有人提出了书家“学者化”的口号,提倡加强书家人文素质和传统国学的综合修养。有人说:“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古代文化人的一切活动,须臾不离笔墨。文化人以儒、以道、以释、以诗词文章,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铸了书法,书法也全息地影射了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有人这样说书法:“少年比才气,中年比传统,晚年比学养。”一个“学养”,道出了文化底蕴的积淀,不唯需要熟读经史,留心艺事,更需要长时间含涵体察。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 一部分,其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部人文精神史。作为当代,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用关注文化国粹的热情来关注书法的发展,这是我们今天必须做到或者极力追求的。

1.关于“书法”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是有着自身美学内涵与价值,不依附于非原生态的环境而独立生存的人文艺术。

B.书法是承载着汉字,注入书法家的饱满情感,彰显出艺术魅力的一种纯粹艺术。

C.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事项和情感,凸现着书法家人格和学识的淡泊名利的标榜艺术。

D.书法是渗透着所有艺术家社会良知与责任感的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一门高雅艺术。

2.关于“书法的人文精神”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公权、苏轼等人关于“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评价,蕴含着浓厚的 书法人文精神。

B.书法家从精神、道义等方面提炼作品并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方能创作出有人文精神的作品。

C.书法家加强文化底蕴的积淀,需要人生的含涵体察,其书法的人文精神就会得到滋养。

D.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就是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的一部人文精神史。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作为艺术家尤其是书法家,必须恪守做人的原则,进行艺术的修炼,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学识涵养。

B.中国的人文精神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是比西方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层次更高的精神追求。

C.书法家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铸书法,因此其作品也部分地影射了书法家的生存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D.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以及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去关注书法的发展,是当代书法家今天唯一的价值追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才干过人。

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至元十四年,元帅唆都下兵闽、越,见泽,与语而合,即辟元帅府提控案牍。十五年春正月,击潮州,守将马发备御甚固,泽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多壁垒,为之援应也。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乃分兵攻其一大垒,破之,余垒尽散走,二旬而潮拔,马发死焉,唆都还军福建。

夏五月,诏立行中书省于福建,以唆都行参知政事, 泽行省都事。从朝京师,命知兴化军,赐金织衣,赏其善谋也。继改兴化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喜极而继以泣。郡新残于兵,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离之民,有弃子于道者,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郡中恶年少喜为不义,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官吏恐激变,不敢诘,泽悉追毁所授,诛其尤无良者,贪暴始戢。泽又兴学校,召长老及诸生讲肄经义,存乡饮酒礼,旁郡闻而慕之。兴化故号多士,士咸知向慕。

御史台言:“乌古孙泽奉使知大体,如汲长孺;为将计万全,如赵充国。可属大任。”诏擢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故例,圭田①至秋乃入租,后遂计月受之。泽视事三月,民输租计米五百石,泽曰:“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后其食。吾莅政日浅,而受禄四倍,非情所安。”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访使。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有芝五色产于宪司之澄清堂,士民以为泽之所致。以母年逾八十,求归养长沙。岁余,母丧,泽以哀毁卒。泽积官自承直郎至中大夫,谥正宪。

(节选自《元史》)

【注】①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花费用的田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        翦:除掉

B.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   籍:户籍

C.官吏恐激变,不敢诘   诘:责问

D.可属大任      属:委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乌古孙泽“为官仁爱”的一组是 (3分)

①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    ②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埋之       ③又衣食其流离之民

④置慈幼曹籍而抚育 之       ⑤泽悉追毁所授      ⑥民输租计米五百石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乌古孙泽在军事上有谋略。元军攻打潮州时,他主张先分兵各个击破潮州城外做外应的每个营垒,这样潮州城不攻自破。

B.乌古孙泽为官非常重视教化。任职兴化路时,他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诸生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邻郡闻知羡慕不已。

C.乌古孙泽为官敢于惩治贪暴。面对郡里一些品质恶劣、喜欢做不义事情的青年人,他严厉处置,处死了其中行为特别恶劣的人。

D.乌古孙泽为人节俭,为官清廉。他经常说,为官者不节俭就不能保持廉洁;一件布袍他穿了数年,家人衣着朴素无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

译文:

(2)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

浪淘沙•送苏庭绰之泉州

刘 铭①

癸巳岁,庭绰过余,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

谁复忆河阳,击鼓山岗?关乡残梦马铿锵。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

镇日野菊黄,枯草颓墙,萧山无语鬓飞霜。何忍脆裘②折枝远,冻酒愁肠。

【注】①刘铭,宋河阳嘉州人。作者曾与同乡苏庭绰一起抗金。宋败退江南后,作者力主抗金不得,被迫归隐。②语出岑参送别诗《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

8.词中“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一句描摹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5分)

答:

9.本词上下阕作者形象发生了较大变化,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         ,         ”。诸葛亮《出师表》

(2)           ,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3)《荀子•劝学》中阐明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的句子是:“              ,              。” (《荀子•劝学》)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公园里的星期天

[美]贝尔•考夫曼

黄昏的太阳暖洋洋的,树林外隐约传来城市的喧闹。她放下手中的书,摘下墨镜,惬意地吁了口气。莫顿正在看《时代》周刊,一只手搭在她肩上;他们三岁的儿子莱利在沙坑里玩。正是星期天下午五点半,藏在公园角落里的小操场清静极了。秋千和跷跷板一动不动,滑梯上也空空荡荡,只有莱利和一个年龄相仿的胖男孩蹲在沙坑里玩。多美好啊,她几乎微笑起来。她想,他们应该多出来晒晒太阳,莫顿肤色那么苍白,都是成天在大学里埋头工作造成的。她柔情地挽着他的手臂,看着莱利玩沙。

突然,那胖男孩站起来猛地向莱利扔了一铲沙。她朝男孩摇摇手指:“不可以丢沙子,这样会迷住别人的眼睛。”可那男孩面无表情地盯着她,眼都不眨一下。他妈妈或保姆在哪里?操场上除了正朝出口走去的二三人,只有一个男人坐在几英尺外的长凳上,块头很大,几乎占满了整条长凳,脸被《星期日漫画》遮住了。她断定他就是那孩子的爸爸。听到她的话,他目光不离漫画,熟练地唾了一口。她厌恶地扭过头。就在这时,胖男孩又迅速扬起一铲子沙撒向莱利,一些沙子落在他的头发和额头上。莱利抬头看看妈妈,嘴唇犹疑地动了动;她的反应会告诉他该不该哭。她本能地想要冲到儿子身边,掸掉他头发上的沙子,并教训那个小孩,但忍住了。她总是说要莱利学会为自己战斗。

“小家伙,别扔!”她严厉地说,并朝长凳上看看。“怎么能随便扔沙子呢!”

长凳上那人看都不看她,朝那男孩大声说:“乔,干得好!这是公共沙坑,想扔就扔。”她觉得膝盖忽然软了一下,乜了莫顿一眼。他这才意识到怎么回事,小心地把《时代》周刊放在腿上,转过头看着那人,清瘦的脸上带着他当面指出学生错误时那种羞涩、歉意的微笑。

“你说得对,”他心平气和地说,“但正因为是公共场所……”

那人放下漫画,怀着敌意从头到脚打量着莫顿。“是吗?”蛮横无理中夹着威胁,“在这里我儿子跟你儿子有同样的权力。他想扔沙子就扔呗。你不服气,就他妈带着你儿子滚蛋。”孩子们都愣住了,瞪着眼,张大嘴,连手里的铲子掉了都不知道。莫顿面部肌肉抽搐着。“好,只需一分钟,你必须明白……”他平静地说。

“喂,闭嘴!”那人说。

她的心怦怦直跳。她知道丈夫根本不是“大块头”的对手,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怜惜和对那男人的怒气。她丈夫平时不生气,难得发火,这样的情景对他而言太陌生太令人难堪了。莫顿刚起身,《时代》周刊就滑到地上。那人站起来,朝莫顿连跨两步才停住,活动着粗壮的胳膊等着莫顿上前。她害怕地并紧颤抖的双膝。会发生可怕的打斗吗?太可怕了,太出人意料了……得阻止这场打斗,喊救命。她本想扯住丈夫的袖子,示意他坐下,但基于某种原因,她没有这样做。莫顿正了正眼镜,面色十分苍白。“这太荒谬了,”他镇静地说,“我倒想请教请教……”

“哦,是吗?”那人两腿分开,轻轻晃着,极为轻蔑地看着莫顿,“就你,还有谁?”他们俩你盯着我,我瞪着你对峙了一会儿。莫顿突然转过身,平静地对她说:“走,我们离开这里。”他笨拙地走向沙坑,窘迫使他的脚步有点踉跄。他弯腰抱起莱利并捡起铲子。

莱利一改呆愣的神态,又踢又叫:“不要回家,要玩嘛,不要吃晚饭……”

他俩拖着莱利往前走。出大门必得经过那人坐的长凳,她极力不看那人,昂首挺胸,慢慢地和丈夫、孩子一起走出了那片操场。

她的第一感觉是松了口气:避免了一场打斗,没有人受伤。但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沉重的甩不掉的感觉。这感觉要比一场意外事故,或者比道理被暴力击败要痛苦得多。她隐约地感到她与莫顿似乎缺少什么。

莫顿突然冒了一句:“那证明不了什么。”

“什么?”她问。

“打架。打架除了证明他比我高大以外,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当然。”她说。

“最好的结果,”他解释说,“可能会是什么?打碎眼镜,掉一两颗牙,或者卧床两天——图什么?伸张正义?讲清道理?”

“当然。”她又说,加快了脚步,只想早点回家忙些别的事情,消除那像强力胶一样黏在她心上的感觉。全是愚蠢、卑鄙之徒!她想,一边拽紧了孩子的手。孩子还是哭个不停。以前她总对他那弱不禁风的小身体、瘦削的肩膀、细瘦无力的双腿,有着一丝温柔的怜惜。但是现在,她的嘴唇愤恨地紧闭着。

“不许哭,”她气冲冲地说,“真叫人丢脸!”

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孩子的哭声更大了。她想,要是真的打起来……他会怎样呢?让自己被揍扁?去教训那人?叫警察?“警官,公园里有人叫他儿子向我儿子扔沙子……”真可笑,没必要去想这些。

“老天,你不能让他安静吗?”莫顿烦躁地说。

“你以为我一直在干吗?”她说。

莱利挣脱他们的手,往后退着。

“你管不住,我来管。”莫顿气呼呼地说,朝孩子走去。

但她的声音制止了他。她细小、冷酷、充满蔑视的声音,把自己都吓了一跳。“是吗?”她听见自己说,“就你,还有谁?”                                           (根据肖鹏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比如莱利被欺负之后,只是“嘴唇犹疑地动了动”,等待妈妈的反应,这一细节含蓄地表现了莱利软弱的性格,并暗示了其性格的成因。

B.小说中莱利与其父莫顿、胖男孩乔与其父“大块头”在外形和性格上都很相像,这样写旨在说明有其父必有其子,提醒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C.小说中多次提到《时代》周刊和《星期日漫画》这两种杂志,巧妙地暗示了莫顿和大块 头男人身份地位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寻常的故事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D.“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巧妙地传达出“她”内心的沉重和对愚蠢、卑鄙之徒的愤恨。

E.“她”对孩子的柔弱感到“愤恨”,责备他“真叫人丢脸”,看似对孩子不满,实则是对丈夫不满,而结尾处对丈夫说出那句话只是她这种被压抑的真实心理的爆发而已。

(2)小说第一段中的环境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中的莫顿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有人认为小说写到一家三口慢慢走出操场就戛然而止,也不失为一篇余味悠长的小说,后半部分完全可以不要,你怎么看?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度阐述你的理由。(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

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

1936年8月,24岁的吴健雄到达美国加州旧金山时,她对这个国家只有一些耳闻的印象,她的老师胡适、顾静薇曾经在美国念过书,在书报杂志上,她也知道了一些美国的风土人情,就像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美国,她的印象是良好的。聪慧过人,对物理科学发展有着极佳眼界,又具强烈成就动机的吴健雄,很快就发现她所在的柏克莱物理系具有无可抗拒的吸引力,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探索科学知识之地。

吴健雄由于物理才分本就不凡,加上以前在上海的中研院物理所做过X光晶体衍射实验,对于需要相当经验才做得好的物理实验,可说已有一些根基。因此,当时在柏克莱放射实验室任主持人的大科学家劳伦斯,一开始就是她名义上的指导老师。而实际上指导吴健雄做实验的,是一位20年代跟随大科学家费米在罗马做出一些有名原子核实验工作的塞格瑞。塞格瑞在物理上的早期经验和后来他在欧洲的游学研究,使他当时已经是一个相当有分量的物理学家,因此虽然一开始在柏克莱他并没有正式教席位置,薪水也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支付,但是却马上拥有不少的合作者。

1938年,吴健雄正式开始其后来成就斐然的原子核物理实验之时,这个科学领域正是一个灿然大起的局面,延续自这个世纪初期以来的许多进展,使原子核物理达到一个空前的盛况。吴健雄的头一个实验工作,由劳伦斯指导,题目是探究放射性铅因产生β衰变放出电子,而激发产生出两种形态的X光的现象。1939年1月铀原子核分裂的发现由科学期刊正式公开之后,全世界在这一领域的科学家,都迫不及待地开展相关的实验工作。1939年吴健雄由塞格瑞指导进行的实验,也正是研究铀原子核分裂的产物。在这一系列的实验工作中,对吴健雄而言,可以说有两大重要意义。其一是这些实验虽有塞格瑞指导,但是大多数是吴健雄独立完成的,另 外则是其中的一项结果,对于后来美国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提供了关键的贡献。

吴健雄一开始的实验工作,便有着她后来普受赞赏的风格和特质,是精确而细致的,因此无论是她名义上的指导者劳伦斯,或是实际和她一块工作的塞格瑞,对她都极为赞赏。吴健雄是1940年得到博士学位的。她的研究论文就是前面提到的两项研究,这两项研究不但都写成论文,发表在国际上最重要的《物理评论》期刊上,实验结果在科学上也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吴健雄得了学位之后,继续在柏克莱做了两年博士后研究。她的实验工作是研究铀元素的分裂产物以及一些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因此经常要利用回旋加速器撞击靶后产生的中子束。那时劳伦斯为了得到支持建造回旋加速器的经费,总要强调加速器应用在治疗癌症方面之功用,因此也确实有一些病人在接受照射治疗。吴健雄通常总是早上六点就去,等病人一停止治疗,她马上就开始工作。吴健雄在原子核分裂和放射性同位素方面的杰出工作,当时已经使她成为奥本海默等许多大科学家口中的“权威专家”,经常被请去,在讨论会上讲这方面的一些专题。甚至后来有人请塞格瑞去讲核分裂时,他都要向吴健雄借她演讲的资料去用。

吴健雄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但是她也并没有忘记自己出国的目的。中日战争爆发后,她曾经想过是不是要回到中国去,后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航路邮件断绝,更使她望断乡关。也许是她的心根植于中国,有时在和外国好友谈话时,她会不自觉说起中国话来,而她浓重上海口音的英文,有时亦不易听懂,说话中也不时把“他”和“她”弄混了,不过她书写的英文,却是相当流畅典雅的。吴健雄最出名的一个故事,是有一次她演讲时太过投入,居然将物理公式像中国字一般,在黑板上由右向左写出来。毫无疑问,这时吴健雄已经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一个传奇人物,当地的报纸都有专文报道,中国国内也有了她是“中国居里夫人”的说法。这时候的吴健雄,已经是科学上一颗耀眼的明日之星了。

(摘编自江才健《吴健雄》)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初到美国的吴健雄对这个国家有着良好的印象,加之她本人的天分,以及具有强烈的求学动机,所以她立即投身于原子核物理实验。

B.吴健雄名义上的指导老师是劳伦斯,而实际上指导她的是另一位物理学家塞格瑞,因为名师的指导,她拥有了不少的合作者。

C.塞格瑞指导吴健雄完成了部分的实验工作,并且在一系列实验中有一项结果,对后来美国制造原子弹提供了关键贡献。

D.吴健雄取得博士学位后为了继续研究铀元素的分裂产物和一些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经常需要利用回旋加速器得到中子束。

E.本文记述了吴健雄在美国求学的经历和在物理科学上取得的成就以及著名大科学家对她的肯定和赞誉。

2.请简要概括吴健雄在美国甚至世界物 理学界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原因。(6分)

答:

3.作者为什么说吴健雄的心根植于自己的祖国?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有人说,吴健雄能取得巨大成就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10放映室》将于年底重出江湖,观众已开始津津乐道地谈论节目“敢说真话”的风格了,言语中充满了期待。

B.自古以来,埋头故纸堆中皓首穷经,两耳不闻窗外事,并以之为乐甚至以之为荣者多矣,但资先生却明确地表示要“感时”,即要关注我们的社会,关注时代生活。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意外地在杭州西湖湖畔萍水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别提多高兴了。

D.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不负责任,小区内非常混乱,闲杂人员随便出入,楼道里贴的像牛皮癣一样的各类小广告琳琅满目,业主们怨声载道。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机动车行至交叉路口或者人行横道之前,就应该履行减速缓行、停车让行的义务。

B.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随迁子女2016年起可报名高考,也明确了“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的标准。

C.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D.高考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发展与进步,2013年年底教育部计划推出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w

民俗     ,     。在文字出现以前,民俗靠话语口口相传,有了    ,便有了     。文艺张扬民俗,民俗在不断的社会历史变革中得到重塑和创新。这样看来,     是一个问题,     更是 一个问题。

①是地域文化的沉积

②探讨文艺话语保护和传承民俗

③文字记载和文艺话语载体

④承载着博大深远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

⑤寻找文艺介入民俗的有效切入点

⑥生动鲜活、历久不衰的生命力

A.①④⑤⑥②③      B.④①⑥③②⑤     C.①④③⑥②⑤       D.④①②⑤⑥③

16.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两组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人生就如茶叶一般,只有经过了沸水的冲泡,才能展现出它生命的本色。

答:

17.下面甲、乙两幅漫画都表现了环保的主题,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幅?请做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