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预测 > 高考文综预测

高三历史考前预测卷(带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6-05-20

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至少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学到更多、更高深、更前沿的知识和理论,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三历史考前预测卷,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1.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在《中国史学散论》中指出“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揭示他的未来的方向。”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 阐明了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B. 阐明了对历史的重视

C. 阐明了历史学对现实的关注                  D. 阐明了史学家的政治眼光

2. 《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赢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在此,作者肯定的是(  )

A.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3.在古罗马的一个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4.“但是许多事一开头就注定要失败,中国社会好像是准备好了要诞生一个新的朝代,不过19世纪的外部环境,却造成了一次流产。”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    D.洋务运动

5.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  ) 源:]

A.法国发生了大革命                       B.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

C. 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         D.普法战争爆发

6.《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7.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

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  )

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               B.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

C.认清了一战的本质                  D.以俄为师、向往苏俄

8.右图是1954年9月20日,人民代表举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情景照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②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有关

③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届人大会议上

④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

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10.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

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图9和图10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

图9党员数量消长             图10党员成分构成变化

A.1921年和1922年                     B.1927年和1928年

C.1937年和1938年                     D.1949年和1950年

11. 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八年戎马征程苦,一纸降书玉宇清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源:]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以下是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以后,大陆主要省市、地区对台贸易增长率统计示意图(单位:%)。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民间团体协作交流对经贸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B.地缘关系是影响两岸经贸发展的决定因素

C.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关键

D.民意基础、平等协商是两岸经贸发展的条件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15.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

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

16.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7.右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18.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

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这表明(  )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19. 章炳麟,原字枚叔,因敬慕顾炎武(名降)、黄宗羲(字太冲),改名降,号太炎。胡

汉民原名衍鸿,参加革命后改名汉民,表示自己是堂堂大汉之民。蔡元培本字鹤卿,后改

字孑民,表示为炎黄的孑遗之民。这些辛亥革命之士的改名情况反映了当时的思潮是(   )

A.排满兴汉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自由平等

20.据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儒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移,上下无别,而

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

服’也。”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

①平等思想的传播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  ③民主政权的建立  ④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②

21.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著名《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

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

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

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从世界发展趋

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 )

A.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

22.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23.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

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画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

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古趋利意识。“世俗

理发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为主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25.毕加索说:“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下列组合能够反映“抵抗和打击敌人”创作思想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16分)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

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

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

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

《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其书若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万两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

(2)简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经济政策。(2分)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派重视的原因。(4分)

(3)自20世纪以来,中国在“慕效西法”上经历了什么变化?(6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

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三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四  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  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两段引文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不同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  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4分)

29.(10分)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文化积累、释放、迅速发展的30年。作为生活的提炼与反映,30年中国文化与时代生活和民众情感休戚相关。我们且从《甜蜜蜜》《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两只蝴蝶》这三首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大众情,窥斑见豹,看一看这些年大众思想变化的脉络。

材料一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冲破质疑和批判,台湾歌手邓丽君演唱的这首《甜蜜蜜》胜似春风,吹进了被十年“文革”长期桎梏和捆绑的思想和心灵,一首深情款款的情歌在197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在人们心灵荡起思想解放的涟漪。

材料二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电影《红高粱》一遍又一遍地把嗓子喊破了。文化的苏醒与复兴几乎同时到来。对“理性”和“传统”的再次颠覆,对人性和个性的强烈呼唤,文艺作品又一次积极主动引领时代,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锋和主力。

材料三  “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网络歌曲《两只蝴蝶》和 (2002年的第一场雪》走红,急速发展的互联网成为大众的传播媒介。文化走下圣坛“飞入寻常百姓家”,文本表达禁锢减少,文化“翻飞”的个性时代到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甜蜜蜜》盛行的背景是什么?它反映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 (4分)

(2)材料二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反映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这一时期,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开始崛起,你认为他们的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两只蝴蝶》体现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下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4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