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地理 > 高考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有答案)

编辑:

2016-05-20

9.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的日期可能为                                     (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解析:旗杆影端位于②位置时,杆影指向北方且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该日太阳直射点离北回归线最远,可能是12月22日。

答案:D

10.旗杆影端位置由②变为③的过程中                                     (  )

A.地球公转线速度逐渐加快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解析:旗杆影端位置由②变为③的过程,即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在此期间,地球公转线速度先加快后减慢,A项错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项错误;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不断缩小,直至发生极夜现象,D项错误。但这一时段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选项B正确。

答案:B

读图,回答11~12题。

11.若图示为两条纬线,P点昼长大于M点昼长,

那么该图所在的位置和月份分别为  (  )

A.北半球 6月

B.南半球 7月

C.北半球 10月

D.南半球 8月

解析:6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答案:A

12.若图示为两条等太阳高度线,P点为北极点,则此时下列现象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A.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

B.北印度洋出现逆时针洋流圈

C.澳大利亚农场主在收割小麦

D.希腊易发生森林火灾

解析:图示季节太阳直射点应位于赤道以北地区,南极长城站不可能出现极昼;北印度洋只有在北半球冬季时才会出现逆时针洋流圈;澳大利亚农场主收割小麦的时间应为南半球的夏季;希腊此时可能为炎热干燥的夏季,易发生森林火灾。

答案:D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3.(2011•合肥模拟)A图为我国某城市(36°34′N)一小区局部平面图,B图为小区中育才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一日内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O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据此回答(1)~(3)题。(18分)

(1)B图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________。

(2)该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北京时间12时20分测得旗杆杆影为一日内最短,并计算出当地经度为115°E,请写出学习小组计算经度的思路。

(3)该小区底层住户入住一年后,以采光条件差为由将开发商告上法庭。采光条件差主要发生在________(季节)。为了保证底层有充裕的阳光,楼间距至少应达到多少米?(tan 30°≈0.577)________(保留整数)。

解析:第(1)题,杆影方向与太阳方位正好相反,由图可知F点方位最偏西南,最接近日出段。第(2)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第(3)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楼影达一年中最长;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90°-(φ+δ)=30°,由三角函数tan H=楼高/楼间距可得。

答案:(1)F (2)①一日内日影最短时是当地地方时12时;②该地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是12时20分,说明该地在北京(120°E)以西,③经度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20分钟即差5°,故当地经度为115°E。 (3)冬季 35米

14.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________。

(2)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点是________,第二天正午太阳高度开始增大的点是________。

(3)该日D点的昼长约为________;B、C两点中,________点先看到日出。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为晨昏圈与北极圈的切点,其地方时为12时,北极圈及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80°W,23°26′S)。在这一天,北半球的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第二天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A、C、D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开始增大。D点所在纬线与昏线的交点大约在20°E经线上,则昼弧为200°,所以其昼长约为13小时20分。B比C先自转到晨线位置,所以B点比C点先看到日出。

答案:(1)80°W,23°26′S (2)B A、C、D (3)13小时20分 B

15.(2011•合肥调研)甲、乙两图是秋分日、夏至日的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分)

(1)两图中表示秋分日的是________图。甲图中的虚曲线是________线。

(2)此时,甲图反映的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到乙图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据甲图分析,30°N地区比30°S地区太阳能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读图判断,甲图中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确定甲图日期为夏至日,图中虚线太阳高度为0°,且与南北极圈相切,因此判断为晨昏线;乙图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确定乙图日期为秋分日。第(2)题,由第(1)问的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由甲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30°N地区比30°S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大,且日照时间长。

答案:(1)乙 晨昏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从太阳直射点向周围递减 先变慢再变快 (3)此时30°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日照时数更长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考地理基础专项检测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