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地理 > 高考地理试题

2016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专题提升训练

编辑:

2016-02-05

11.关于该地红水河谷形成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断裂凹陷

B.是由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是由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形成的

D.是由向斜构造形成的河谷

解析:由剖面图看出,该河流位于背斜的一侧,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剖面图并未显示有断层构造。

答案:B

阅读下表,回答12~13题。

表A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3% 表B 在山岳地区与在平原、丘陵地区修建

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

项目 土石方 桥梁与隧道总长度 造价 山岳/平原 1.5~2 7~11 2.2~3 山岳/丘陵 1以上 2~3 1.5 12.下列说法不是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优先选择公路的原因的是(  )

A.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公路要求高

B.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修建交通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

C.山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

D.山区修建公路比铁路不仅难度较小,而且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

解析:山区优先选择公路运输与山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无关。

答案:C

13.关于山区公路的分布和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 ②山坡上没有公路分布 ③山坡上的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④山区公路为了减小工程量,多呈直线分布 ⑤山区公路要避开陡坡和陡崖 ⑥山间谷地的公路多远离聚落分布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解析:山区公路的走向和分布受地形影响大,一般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谷地,在山坡上修公路,为降低坡度,多呈“之”字形,修建公路尽量避开陡坡和陡崖。

答案:C

二、综合题

14.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并说出判断理由。

(2)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处地质构造与凉水河之间的成因关系。

(3)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线路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解析:(1)根据题中提供的新老关系可知该处为背斜。(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地,河流在此发育形成。(3)从等高线上判断其特点及原因。

答案:(1)背斜。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在谷地易积水成河。

(3)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之间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1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属__________(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选择的海拔高度应为(  )

A.240~250米 B.250~260米

C.260~270米 D.270~280米

(2)在图中A、B间画出此公路,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3)该地区选择公路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

(4)乙图为AB间公路所经某处的剖面图,如在该处修一高架桥,桥桩应打在①~④的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属江南丘陵,根据选线原则应选建在起伏最小、250~260米之间平坦地区。(2)从图中可知公路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山区交通建设成本高、难度大。(4)由①②③④的地质构造可知应建在④处,背斜顶部经侵蚀,剩余部分为拱形结构,较稳固。

答案:(1)江南丘陵 B

(2)画图略。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较小。

(4)④ 背斜地区拱形结构较稳固

山地的形成专题提升训练及答案的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预祝考生时时有进步。

相关链接

地理15-16高三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专题提升训练

2015-2016高三地理复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专题提升训练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