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地理 > 高考地理试题

高三地理总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专题训练(带答案)

编辑:

2016-01-26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40”等厚度线大致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吻合

B.图中“52”等厚度线大致与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吻合

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

D.四川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

解析:图中“52”等厚度线位于昆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大致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

答案:B

11.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解析:a外围等值线为42,而其两侧分别为42和44,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这一判断规则,a处地壳厚度应大于40千米、小于42千米;同理b处大于38千米、小于40千米,故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图是A图。

答案:A

右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回答12~13题。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根据图中各圈层、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①为水圈,②为岩石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的圈层关系。

答案:B

13.“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体现的圈层作用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④→②

解析:“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体现了大气圈与岩石圈间的圈层作用。

答案:D

二、综合题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当雄 B.成都 C.上海 D.北京

(2)此次地震,拉萨有轻微震感,理论上拉萨居民感觉到(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

(3)西藏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西藏地区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其研究原理是__________。

解析:(1)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2)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3)西藏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4)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答案:(1)A (2)B

(3)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4)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15.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约为________,B处地壳的厚度约为________。

(3)说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

解析:(1)主要为教材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2)、(3)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介于45~50千米,B处的地壳厚度介于30~35千米,进一步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

答案:(1)33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45~50千米 30~35千米

(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地球的圈层结构专题训练及答案的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预祝考生金榜题名。

相关链接

2015-2016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专题强化训练  

地理2015-2016高三一轮复习常见天气系统专题强化训练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