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地理 > 高考地理试题

2015年江西省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5-12-22

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于其空间关系,以下是2015年江西省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试题,希望考生及时练习。

一、 选择题(34个小题)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防灾减灾上的频率越来越大,读GIS分层图,回答1~2题。

1.根据上图可以推断出正在分析的地质灾害最可能为(      )

A.崩塌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2.一位年轻研究员不小心把完整的图示弄丢了,现在需要制作出完整的图示,他需要填补的甲最可能是(      )

A.坡面起伏状况      B.坡向    C.坡面侵蚀     D.地层厚度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该案例涉及的图层包括坡度、坡向及断层状况,可以推断此案例研究主题为滑坡,C正确。

第2题,如图:

甲为坡向,B正确。

2014年10月下旬上午10时(北京时间),张亮在华北地区某市一公园内游玩,下图中的甲图为公园内十字路口附近的导游图,乙图为张亮拍摄于此路口的照片。据此回答3~4题。

3.据图推测张亮去往甲图中洗手间的最近路线应选择乙图中的(      )

A.A 线路      B.B线路       C.C线路       D.D线路

4.此时(      )

A.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与4月下旬基本 相同

B.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变化趋势与2月下旬基本相同

C.张亮远在美国纽约上学(74°W)的姐姐正在晚自习

D.全球与北京在同一天的地区占全球的二分之一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中,根据太阳日运动规律可以知道北京时间10点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则人影指向西北方向。乙图中人影方向与C所指2方向一致,则C指向西北方向,对照甲图可知洗手间位于西南方向,故张亮应选择乙图中的B线路。

第4题中,此时我国各地昼短夜长,与4月下旬的昼长夜短不同,A错;此时我国各地昼变短夜变长,2月下旬是昼变长夜变短,变化趋势不同,B错;C选项中纽约的地方时为前一日21时左右,故选C。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读图完成5~6题。

5.按照图中的水库大坝设计(坝顶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顶长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大约是(      )

A.500米  110米                  B.50米  98米

C.500米  98米                D.50米  110米

6.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在E点可以观察到车站N

B.图中铁路的走向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C.E、F、G的海拔在750米以上、800米以下

D.若陡崖在水库大坝正南方,水库大坝处河流由东向西流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用图上距离0.5厘米除以比例尺1:100000得出坝顶长约为500米;坝顶的海拔是550米,坝底海拔范围即为该段河流的海拔范围,由图可知其范围是450米到500米,坝顶减坝底得出坝高范围是50米到100米。

第6题在E点视线受凸出的山脊阻挡,无法观察到车站N,选项A错;图中铁路的走向主要受到地形的影响,选项B错;E、F、G的海拔在600米到750米之间,选项C错。

下图是某地区气压及相关天气系统分布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云系比丁处窄           B.甲处云系比丁处宽且厚

C.甲处比丙处气温高且气压低   D.即将出现阴雨天气的是丙处

8.如果图示天气系统向正东方向移动,48小时后北京市的气压升高到1020百帕,则这段时间内北京市风向和风速分别发生的变化是(      )

A.由东北变为西南,变快       B.由西北变为东南,变慢

C.由西北变为东北,变快       D.由东南变为西北,变慢

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甲在冷锋后,云系窄,气温较低,丁在暖锋前,云系宽广。第8题题目意思是北京从位于高压系统的东南方变为位于高压系统的正南方,根据北半球风向的偏转规律,风向由西北变为东北,南部等压线更密集,所以风速变快,选C。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9~11题。

9.上图中(      )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10.此次暴风雪

A.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B.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

C.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       D.对海陆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破坏

11.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A.1月,甲地   B.4月,乙地  C.9月,丙地    D.11月,丁地

答案:9.C  10.C. 11.D

解析:第9题中,冷空气在经过大湖湖面时,被增温加湿,温度就高于湖泊迎风岸的冷空气气温,相当于暖湿气流流向冷气团,类似于暖锋的形成过程,故本题选C。第10题,暴风雪和旱灾同属气象灾害,选C。11题中降雪量最大的月份最可能是冬半年的月份,而丁地既位于湖泊向风岸,又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在四地中最大,选D。

湖陆风是因湖水和周围陆地热力性质差异而在滨湖地区形成的一种周期为一日的风(在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湖面,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下图中(等高线单位:m)L是我国著名湖泊。据此完成12~13题。

12.依据水循环的原理,直接补给湖水最多的水体是(      )

A.大气降水      B.下渗水

C.地表径流水    D.冰雪融水

13.每年7~8月份湖陆风最显著,因为这个时期(      )

①湖水面积较大

②湖周围陆地面积较大

③人类活动对环境干扰频繁

④影响此地的盛行风比较弱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①④

答案:12.C 13.D

解析:12.根据湖泊轮廓和地理位置可知,该湖为洞庭湖,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和河流水,注入该湖的河流数量多且水量大,流域面积广,因此河流水(地表径流水)是直接补给湖水最多的水体。13.每年春末夏初该地降水多,因此7、8月份时湖面水位最高,湖泊面积最大,且此时该区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影响此地的盛行风比较弱,因此湖陆风最显著。

红腹滨鹬有迁徙习性,常在沙滩、沿海滩涂及河口觅食。下图示意红腹滨鹬迁徙路径,读图完成14~15题。

14.近几年来,经停乙地的红腹滨鹬数量锐减,且分布区域趋于集中,推测其原因主要是(      )

A.滩涂湿地锐减  B.全球气候变暖   C.人工捕杀增多  D.空气质量下降

15.红腹滨鹬越冬期间,与丙地相比甲地(      )

A.昼夜温差较大  B.平均气温较高   C.太阳辐射更强  D.平均风速更大

答案:14.A  15.D

解析:第14题根据题目信息可以推测原因最可能是湿地锐减导致食物减少,停经该地的红腹滨鹬数量才会锐减。第15题该期间甲地盛行极地东北风,风速大;丙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风速小。

下面两幅图中左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6~18题。

16.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      )

A.西风带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17.右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      )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    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

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寒带苔原带

18.形成右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答案:16.D  17.A  18.B

解析:第16题野生动物主要向水热充足、草地茂盛的地方迁移,图中区域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分别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达甲地时为甲地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17题中①为该山地基带,与该地水平自然带类型相同,为热带草原带,②地为乞力马扎罗山顶的积雪冰川带。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该山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山地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北坡,故选B。

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下列19-20小题。

19.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        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20.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         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答案:19.C  20.D

解析:第19题中根据图文资料可知甲国老龄化程度较低,速度较快,乙国老龄化开始时间更早速度较慢。第20题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选D。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