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北京高考 > 北京政策改革

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编辑:sx_haody

2014-02-21

摘要:高考如何复习是同学们现在所担心的问题,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分享北京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希望同学们能做好练习,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能帮助大家提高成绩!

一、基础与成效

城市历史文化悠久厚重。北京有3000余年建城史和860年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大量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在民间工艺、传统医学、民俗习惯、戏曲音乐、文学创作等方面独具地域文化特色。全市拥有众多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广播电视台,出版社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互联网网民和网站数量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重要文化设施已成为首都北京的全新景观。

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凸显。截止2012年底,北京地区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坐拥清华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等院校。全市科技活动人员约60万人,聚集了一批国际级设计大师和国内设计行业领军人才。在全市112所设有设计专业的高校和设计机构中,每年毕业生人数近万名。

设计产业发展卓有成效。北京设计公司和设计院所聚集,拥有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中国设计交易市场、751时尚设计广场、798艺术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3D扫描、渲染、逆向工程、快速成型等一批共性技术平台为设计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2010年,北京出台《北京市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了设计之都的建设环境。2012年,北京设计产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设计产业从业人员近20万人。设计产业正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共召开国际会议7403个,国际展览281个。2012年成功举办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北京服装周等400余场设计活动,吸引了来自近百个国家的设计师齐聚北京。惠普、波音、英特尔、宝洁等20余家国际企业在京设立了研发设计中心。中国设计红星奖、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品牌活动有效提升了“北京设计”的国际影响力。

二、机遇与挑战

国际局势的调整为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带来了难得契机。随着全球经济、政治重心向亚太地区加速转移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创新驱动已成为主流发展态势,北京建设“设计之都”,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建设设计之都,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是北京充分把握国际产业转移新契机,紧跟国际产业发展潮流,提高自身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国内形势的发展为北京“设计之都”建设提供了战略机遇。“十二五”时期我国进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设计产业,占领产业链高端,是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设计”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手段。

新时期北京发展趋势为“设计之都”建设提出新需求。当前,北京正值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时期,设计在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充分植根于首都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紧密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提升“北京设计”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将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支撑,有利于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城市建设发展和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要求,落实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以提高设计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设计促进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民生改善为主线,以设计企业为主体,着力开放合作,促进产业振兴,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卓越品牌,强化队伍建设,将北京建设成为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国际“设计之都”。

(二)发展目标

1.远期目标

到2020年,北京基本建成全国设计核心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创新中心,“设计之都”成为首都世界城市的重要标志。“北京设计”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设计产业年收入突破2000亿元,设计品牌认知度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设计提升城市品质的作用凸显,设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2.近期目标

到2015年,初步形成国际设计资源聚集、设计产业加快发展、“北京设计”品牌魅力提升、设计有效增进民生福祉、设计人才荟萃京城的良好局面。

——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创建北京UNESCO设计创新产业中心等国际化设计机构。吸引50家以上国际著名设计机构和研发设计中心落户北京。

——设计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培育设计企业100强以及一批优秀中小型设计企业,建设20-30个“设计之都”示范基地。设计产业收入实现14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

——设计品牌认知度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推出40个知名设计品牌和一批优秀设计成果。“设计之旅”挂牌站点达100家以上。全市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超过2%,达到7000件。设计单位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1年的123亿元增至300亿元。

——设计提升城市品质的作用更加明显。完成重点地区公共空间环境、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景观和城市标识系统优化,首都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观。

——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引进50位以上设计拔尖人才,支持本土设计人才的国际化发展,培养一批复合型设计人才,形成一支规模可观、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设计人才队伍。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国际化工程,融入全球创新设计网络

1.推动北京设计走向世界

全面接轨创意城市网络。抓住国际发展潮流和先机,积极组织设计企业全面参与创意城市网络的各项活动。举办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北京峰会,开展设计论坛及交易活动,搭建高端对话平台,加强与全球设计企业的全方位交流互动。

加强亚太地区设计合作。联合亚太地区“设计之都”城市,发起建立创意城市网络亚太设计联盟,形成设计交流机制,创办亚太设计竞争力城市评选品牌活动,推动北京设计企业开拓亚太市场。加强两岸城市设计交流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相支持的交流合作机制。

参与UNESCO非洲发展活动。参与UNESCO发展非洲和推动文化多样性活动,推进中非战略合作,加快北京—内罗毕创意设计研究中心建设,开办训练营、工作坊和论坛,设立UNESCO非洲设计创新奖。

鼓励企业加入全球分工体系。鼓励设计企业参与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活动等国外各类重大展览和设计活动,承接国际订单,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联合研发与交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设计机构。推出一批代表北京“设计之都”形象的优秀企业和原创作品,进行全球巡展,支持企业参与国际设计奖项评选。充分发挥北京国际友城的作用,支持北京设计企业和产品的国际化发展和经营。

2.集聚国际优秀设计资源

推动建立北京UNESCO设计创新产业中心。搭建对接UNESCO的国际平台,建立北京“设计之都”研究、展示、培训和孵化基地,推动设计企业参与UNESCO和中国全委会开展的创意产业项目,参与制订国际规则,抢占国际创意设计产业高地。

吸引国际知名设计机构。通过开展设计招商引资,大力吸引国际设计组织、跨国公司和境外著名设计机构来京设立设计中心或分支机构。吸引国际设计人才落户北京设计企业,鼓励联合开展项目研究与人才交流,推动北京设计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依托北京“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服务基地”平台,设立京台设计人才交流中心,积极开展双向人才交流与培训,吸引台湾优秀设计人才和代表性机构来京落户发展。

引入国际知名品牌活动。吸引国际知名的创意设计活动和商业活动在京举办。吸引德国红点奖、IF奖以及美国IDEA大奖等一批奖项在京举办颁奖、获奖产品展示等活动。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