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同步知识大全 > 语文

2014初二下册语文知识点大全

编辑:

2014-03-17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2分)

6.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8.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9.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0.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5分)

四.阅读《醉翁亭记》选文,完成第1--2小题。【本题满分8分】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讶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B.其西南诸峰    诸郡县苦秦吏者

C.醉翁之意不在酒    宾客意少舒

D.故自号日醉翁也    公问其故

2.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6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068

字词 意思 例  句 译句

蔚然 茂盛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翼然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6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4.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5.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6.【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六.阅读《醉翁亭记》选文,完成第7--9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饮少辄醉。                     辄: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

8.翻译下面句子。(3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9.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七.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0-14题。(13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已而夕阳在山   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  在乎山水之间也

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负者歌于途  负:           ②杂然前陈者  陈:

③觥筹交错   觥:            ④山肴野蔌    蔌: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4.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

霜林菊影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材"通"才",才能。

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

9、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1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1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 ,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

二、词类活用

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8、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1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11、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2、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1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1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16、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 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19、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0、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给……命名。

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22、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形容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乐 。

23、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汲泉水,取泉水。茗,名词作动词,煮茶。

24、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25、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动用,穿着艳妆。蹇,骑驴。 26、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三、古今异义

1、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经纶世务者)

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满腹经纶)

2、走: 古义:跑。(录毕,走送之)今义:行走。

3、汤: 古义:热水。(媵人持汤沃灌)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4、假: 古义: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趋: 古义:奔,快走。(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今义:趋向,归向。(大势所趋,日趋繁荣)

6、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7、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今义:前往,跟"来"相对。

8、微: 古义: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今义:细小,轻微。

9、披风: 古义:在风中散开。(柔梢披风)

今义:斗篷,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相关推荐:

谈谈汉语中的常见人称代词 

谈谈破解语文阅读之秘笈 

标签:语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