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说课稿 > 初一说课稿 > 历史说课稿

初一历史说课稿:《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说课

编辑:

2014-09-13

(2)兴修水利

主要从治黄和修渠两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两汉水利事业的新成就,其中治黄是这一小目的重点。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学生对其有一定的认识。首先我会启发学生以两汉为例,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思考治黄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治黄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的稳定等原因,从而使认识治黄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所在。接着引导认识武帝时的治黄和汉明帝时派王景治黄两件事。

为了增强学生对汉代治黄伟大成就的认识,在这里补充资料:

材料一: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00多年黄河共发生了1590多次决口,平均每三年就有两次,而大的改道就有26次之多,平均每100年就会改道一次。每次灾难都夺取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材料二:汉武帝时治理黄河使其80多年未曾发生大的水灾,王景的治理使黄河800多年没有改道。

启发学生思考两段材料说明什么?学生从直观的数据中首先认识到汉代治理黄河的伟大成就;其次会认识治理黄河依然是艰巨的任务,这就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结合《关中水利图》进行修渠内容的教学,并指出井渠的作用和地位。

(3)农作物

我将从粮食、蔬菜、经济作物三个方面进行农作物的教学。其中粮食的教学中,我将结合地理中土壤、气候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使学生有这样的学科联系的思想。而桑和麻的种植,引导学生对比春秋战国,认识两汉时的种植规模和对纺织业的促进发展。使学生形成农业的发展会促进手工业发展的认识。顺利地进入下面手工业的教学。

3.手工业的兴盛(板书暂时只写“手工业”三个字)

这又是一个重点,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对手工业的兴盛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由面到线到点的认识。

出示两幅地图《战国手工业分布图》和《两汉手工业分布图》,学生在对比中感性地认识手工业发展了。(补充板书“的兴盛”三个字)接着要探究兴盛的具体表现及原因。请学生带着“手工业兴盛表现在哪些部门?”和“为什么兴盛”两个问题阅读课本。问题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阅读后,请一位基础较弱的学生回答表现。主要是在冶铁、冶铜、丝织、和漆器这四个行业反映出两汉手工业的兴盛,接着启发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等思考兴盛的原因。随后,师生共同总结:农业对手工业的促进作用,以及技术革新两个主要的原因,为后面的小结做铺垫。接着帮助学生整理各个知识点。

水排作为又一项领先欧洲千年的技术,在这里要着重进行介绍。为了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我打算让学生对照《汉代水排冶铁图》来描述水排冶铁的工作流程,老师在学生描述中给以适时的纠正和补充。通过描述,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水排这项新发明的价值。

另一个在要突出的是“冶铜”的教学。出示《铜车马》《铜奔马》、《长信宫灯》、《博山炉》等图片,让学生先感受这些艺术品的精美。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我将请学生对照图片描述它的形态,体会其矫健的美,在描述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在丝织业中简单讲解提花机,主要是为了突出劳动人民的创造性;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为例,并联系汉代的丝绸之路和恺撒穿着丝绸衣轰动罗马的事件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丝织业的繁荣和技术的高超加深认识。

4.阶段小结以问题“两汉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技术有哪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继承前人的成果,不断积累经验,才有了这些技术革新。从而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多动眼、耳、脑、手。进行创新精神和个性品质的培养。

5.商业发展及城市繁荣:结合汉长安城平面图,以及与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罗马的对比认识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下,商业发展城市繁荣。指出繁荣的城市还主要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6.阶段小结

(1)在这里出示《汉代手工业分布图》让学生思考“手工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培养其看图获得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小结:冶铁分布多,说明冶铁业发达,这是就可以指出技术革新的重要性;手工业繁荣在黄河流域。老师再总结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然后指出我国古代早期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为两晋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学习做铺垫。

(2)引导学生认识本课渗透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了。

7.豪强地主的田庄豪强地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在这里我就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简单引导学生认识豪强地主的势力大大发展的原因,突出经济的原因,使学生理解它是两汉经济发展的一个影响。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小字,以及田庄图等,总结豪强地主田庄的四个特点即:规模很大;经济自给自足;拥有武装;依附农民。

在这里,也可以指出盛世是相对的,在封建社会,农民处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生活悲惨,所以才会有了汉末的农民起义。而豪强地主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实力不断壮大,最终出现分裂割据。渗透联系看问题的方法。

人们的社会生活丰富。 商业 手工业 农业 经济的发展

(三)小结及作业设计:

(1)统治者调整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豪强地主势力大大发展。 技术革新兴修水利

这主要是对本课的一个再加工和深化的过程,其中加线的以及方框里的是要引导学生一起填写的,也起到了课堂练习的作用。学生还虽然没有系统地学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等问题,但我已经开始渗透这一方面的教学。以具体的内容体现出来。通过这一小结设计,我还可以教育学生认识技术革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这个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通过经济对生活的影响,还可以使学生对我国基本路线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定的正确性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认识本课了解两汉的经济不但是从文字资料中而且很多都是从考古发掘的图片及实物资料中,然后,出示三幅图:东汉牛耕图、农业收获图、田庄的舂米作坊图。这三幅图都是汉墓的画像石、画像砖画,又刚好呈现出一幅耕作、收获、农产品加工的场景,比较有趣,那么让学生在感受画像石简单的画面时就会体会出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从而认识到考古资料对于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并懂得从各种资料中去认识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及巩固基础知识为原则,做课后题即可。

(四) 板书设计:以简明、直观,使学生容易掌握为原则,

板书如下:第16课 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经济指导思想:重农抑商政策

二、两汉的经济:

(一) 农业的新成就:二牛抬杠法

1.农业技术革新 犁壁(早欧近1000年)

耧车温室栽培技术(早欧1000多年)

治黄

2.兴修水利 修渠井渠(世界首创)

粮食:北-小麦;南-水稻

3.农作物 蔬菜:经济作物:桑、麻

4.畜牧业

以上就是关于初一历史说课稿:《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说课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标签:历史说课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