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说课稿 > 初三说课稿 > 历史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历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说课稿格式

编辑:

2016-08-01

五、板书设计: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附:第一小组活动学案——讲述古埃及的历史(来龙去脉)

让学生自习教材,然后告诉学生,讲述一个国家的历史,必须讲清楚国家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地理位置、地点、建立、强盛和灭亡)。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非洲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公元前15世纪(相当于中国商朝时),埃及国力强盛,对外征服频繁,疆土不断拓展,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两百多年以后,帝国由盛而衰。公元前6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埃及被西亚强国波斯帝国灭亡。

请运用历史知识来谈谈对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的理解。或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非洲东北部,莽莽沙漠之中,尼罗河蜿蜒北流,注入地中海,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附:第二小组活动学案——游览和体验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埃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相信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未来我们中的很多人将能有机会踏上这块土地去观光、旅游,如果到时让你来当导游,你将怎样带领大家游览这个国家?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你们必须阅读教材和收集课外读物来解决这些问题。

1、埃及的地理位置在哪里?(非洲东北部)

2、埃及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是什么?(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3、你将怎样介绍这两个景点?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神秘和宏伟,不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往观看,更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一直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首先介绍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们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因此,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

这些陵墓,外形近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国称它们为金字塔。现在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约八十座。这些金字塔建筑群,散布在尼罗河下游两岸,位于埃及首都开罗以南十多千米。其中国王胡夫的金字塔规模最大,令人叹为观止。这个金字塔高146.5米,塔基各边长230多米,用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约2500千克。绕大金字塔一周,约有1000米。更奇怪的是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

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比胡夫的大金字塔低八米。塔旁有一座巨大奇异雕像巍然屹立,它被称为狮身人面像,高约22米,长近60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它是用一整块天然巨石雕成的,面部是哈佛拉的脸型。

建筑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和威风凛凛的狮身人面像,其目的也在于使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妄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因此,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国王权力和尊严的象征。

对伟大建筑的规模宏大和雄伟壮观,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有必要做一个鲜明的对比,有比较才有区别吗。在学校里最高最大的建筑物就数操场上的五层教学楼,那么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跟它比起来,到底怎么样呢?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先做好以下几件事:

1、测量一间教室的高度和长度。(分别是3.5米和9.1米)

2、再算出五层教学楼的高度和长度(分别是17.5米和55.6米)

3、狮身人面像的高度和长度。(分别是约22米和约60米)

4、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和长度。(分别是146.5米和230多米)

也就是说狮身人面像比学校的最高的建筑物——五层教学楼还要高得多和长得多。而胡夫金字塔比学校的五层教学楼还要高8倍多,还要长4倍多。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感受到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的规模巨大、雄伟壮观。

附:第三小组活动学案——金字塔是怎样建起来的?

由于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工程浩大,规模宏伟,很多人怀疑五千年前的人类是否有这种建筑能力。直到今天,有人仍然对古代埃及人建金字塔的能力表示怀疑。你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谈谈你们的理由。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特别是奴隶集体劳动建成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根据传闻,记述了修建胡夫金字塔的情况:[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

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一些学者推断,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每块巨石之间没有任何粘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就是金字塔。

怎样评价金字塔?从正反两方面辩证评价历史事物。

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是奴隶主残酷奴役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同时金字塔又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

附:第四小组活动学案——新月沃地孕育文明古国

布置任务:

1、“新月沃地”指什么地方?哪些古代居民在此生活过?是如何孕育文明古国的?(阅读地图和课本)

“新月沃地”是指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得名。

古代在这条地带上先后居住过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其中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生活在沃地东部,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犹太人的祖先)生活在沃地西部、地中海东岸的“中东”地区。

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这里的河水定期泛滥,注入波斯湾,时常带来灾害,但水退后留下的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古巴比伦王国著称世界的文明标志是什么?阅读地图册、课本图片、课文,讲讲它的故事(内容、目的、价值)。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石柱上,《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后来被劫夺到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石柱的顶部所绘情景为坐在宝座上的太阳神正把象征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思想;下面是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汉谟拉比法典的全部内容。法典条文共282条,其中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

从法典的内容,可以看出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这部法典是维护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法律,是公开维护不平等的奴隶制。

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律吗?)

附:第五小组活动学案——“印度文明古国的诞生”

印度是中国的近邻,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让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个国家的起源和早期文明的历史吧!

任务布置:

1、对照古今地图,弄明白古今印度的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和今天印度一致吗?

不一致,因为古代印度是个地理地理概念,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

2、阅读课本、图片和地图,试讲述古印度的历史(发源地、建立时间和扩展情况等)。

亚洲南部,印度河由北向南蜿蜒流过,注入阿拉伯海。夏季,上游的喜马拉雅山积雪融化,河水泛滥,两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为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侵入古代印度,他们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附:第六小组活动学案——“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探究

从古印度的扩展过程,可以看出雅利安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他们对古印度社会还有其它的影响吗?这种影响对印度来说是好是坏?谈谈这方面的理解。或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和讨论以下两个问题。(5分钟)

问题一: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的?

问题二: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有什么区别?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从上到下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使得不同等级之间的矛盾很尖锐,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常常引起印度社会动荡不安,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社会全体成员按照社会阶层的不同分为婆罗门、刹帝利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提供的九年级上册历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说课稿格式相关内容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初三下册历史《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课稿模板 

初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说课稿范文 

标签:历史说课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