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说课稿 > 初三说课稿 > 化学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碳的循环与制取

编辑:

2014-03-25

(二) 教学媒体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室二氧化碳制取和收集装置及药品12套。

学具:学案,教材,练习本。

六. 教学过程

(一) 教学流程设计

(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展示]: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展示一瓶可乐。同学们,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一份礼物,祝大家“百事可乐”。在生活中,大家都喝过可乐,这里面有气体吗?是什么气体?

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是二氧化碳气体。

1、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来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2、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让其顺乎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状态中。

合作探究

交流共享 [展示]:莫纳罗来山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提出问题:

①在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

②是不是每一年度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呢?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③1960——1990年,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 学生合作探究并分组讨论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消耗是否平衡,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交流共享,得出

二氧化碳含量在逐年增加的结论。

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的能力。

知识应用

情感升华 视频播放《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用化学视角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

设计思路

合作探究 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

明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提出探究课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探究>>

第一阶段:反应原理

总结曾经学过的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讨论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第二阶段:制取装置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

置,并从中得到启示。

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讨论所选仪器能否达到目的。

第三阶段:分组实验

根据小组设计方案,利用所给实验器材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第四阶段:知识拓展

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探究你能否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制取规律。

学生踊跃发言,师生讨

论总结,水到渠成。

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并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装置草图,讲解原理,教师给予评价。

学生动手实验。

部分学生如果实验失败,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失败的原因。

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体验探究过程,经历挫折,克服困难,实现成功。

系统小结

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小结,达标练习。 学生小结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认知体系,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

课后延伸 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探究,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但我们的认识还是肤浅的,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不放过身边任何一个物质变化的可疑现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探究去寻找答案。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鼓励创新

七. 板书设计

八. 设计说明

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讲”占用的时间要适中。

教师占用时间多,学生的交流讨论就不可能充分,表达不出自己的探究结果,不能激励起学生的探究激情。教师占用的时间也不能太少,没有必要的引导和分析,学生就不知道该干什么。探究过程就可能散。

(2)教师“演示”要适量。

老师做的实验多,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就少,自己获得探究结果的可能性就小,体会不到“发现”化学规律的乐趣。因此,教师示范、引导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3)教师的“帮助”要适度。

探究中点拨恰当,既不能处处都“帮助”,限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又不能完全失控,任凭学生随意活动,要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诱发成就感。

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之《离子》第二课时说课稿 

2014九年级化学说课稿《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标签:化学说课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