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课外生活 > 名人传记

初中课外名人传记之林肯节再创辉煌

编辑:

2014-09-11

① 约翰·亚历山大·洛根 (1826—1886),联邦将领,民主党主战派,内战开始时是伊利诺伊州国会众议员,曾组建第三十一伊利诺伊步兵团,参加过多次战役,如布尔河会战等。

格兰特到达西线后,乘马去纳什维尔,和统率西线全部军队的薛尔曼研拟出一项庞大的作战计划,其核心是格兰特专攻罗伯特·李部,薛尔曼则进击约瑟夫·埃格尔斯顿·约翰斯顿②,双方形成钳形攻势,发动一连串持续不断的攻击,来最终结束战争。

② 约瑟夫·埃格尔斯顿·约翰斯顿(1807—1891),同盟军将领。1861 年辞去联邦陆军军需总局局长一职,转而参加叛军,历任南方临时政府的北弗吉尼亚军团司令、西部军区司令和田纳西军区司令,参加过多次战役。1865 年4 月18 日向薛尔曼投降。

重新部署了得力将才,又确定了主攻方向。这时的格兰特已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下一步便是调兵遣将,去协同波托马克军团作战了。从哪里抽调兵马呢?他想到了长期留守首都周围的大批精锐卫戍部队的充分使用问题。

格兰特在返回华盛顿的长途旅行中,几乎没有睡觉,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最热烈的欢迎。他一到华盛顿,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下令抽调大批卫戍部队加强波托马克军团,然后向斯坦顿汇报说:

“我已把部队派往前线去了。”斯坦顿对首都周围“兵力空虚”十分担忧,认为这样做有违他的军事部署,主张把部队调回。俩人争执不下,便一同去请求总统仲裁。在总统办公室里,这位陆军部长面朝端坐着的总统对格兰特说道:“将军,现在请你说说你的理由吧。”格兰特随即答道:“我没啥好说的,我对现在的部署深感满意。”斯坦顿于是向总统陈述了他个人的意见,认为格兰特越权抽调卫戍部队,有使华盛顿处于真空的危险,敌人乘虚而入,那就不堪设想了。林肯默默地听了这位陆军部长的陈述后,就说道:“部长先生,你知道我们努力指挥这支部队已将近三年,但我们却不曾取得多大的战果。因此我们才从万水千山之外把格兰特先生调来协助我们指挥这支军队,所以我想我们最好还是让格兰特先生照他自己的意见办吧。”一场争执也就这样仲裁完毕,三人的自尊心都得以保持,又突出了各人的性格特点:总统尊重人才,放手使用人才,不妄加掣肘,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陆军部长墨守成规,谨小慎微,缺乏创新精神;新任陆军总司令敢于摆脱前人的窠臼,独辟蹊径,不求惊世骇俗,专骛出奇制胜。这起仲裁事件一经新闻媒体渲染,立即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并迅速传播开去。

1864年4月初,谢里登①将军奉召来华盛顿接受新任务。陆军参谋长哈勒克把他带进白宫,他受命统率波托马克军团的联合骑兵部队。林肯闻讯,立即向这位年仅33岁、为人沉着冷静的陌生将领伸出了双手,说他希望谢里登将不负重托,必将把波托马克军团的骑兵部队带成一支无坚不摧的铁骑,充分发挥闪电突袭的作用。

① 菲利普·亨利·谢里登(1831—1888),联邦将领,1862 年先后被任命为密执安第二骑兵团上校团长和俄亥俄军团少将师长,曾参加奇卡莫加等战役。1884 年继薛尔曼任美国陆军总司令。

而在此之前的3月底,格兰特已选定库尔佩珀县为他们的陆军总司令部,同波托马克军团紧靠一起。这样,在从大西洋到格兰德河一段长1200多英里的战线上分布着联邦21个军和18个军区,总兵力号称80万人,实际在册人数为53.3万人。格兰特和他的参谋长约翰·亚伦·罗林斯制订了一个全线出击的作战计划:军团司令巴特勒少将溯詹姆斯河而上;陆军总司令格兰特中将和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米德①将军将渡过拉皮丹河;西弗吉尼亚军区司令西格尔将军将溯谢南多亚河而上;艾夫里尔将开辟西弗吉尼亚战场;西线最高指挥官薛尔曼和坎伯兰军团司令托马斯②将从查塔努加向前推进;新奥尔良地区军事长官班克斯③则将溯雷德河而上。向得克萨斯州进军。

① 乔治·戈登·米德 (1815—1872),联邦将领。参加过多次战役,1863 年6 月起任波克马克军团司令。

② 乔治·亨利·托马斯 (1816—1870),联邦著名将领,屡立战功,后提升为坎伯兰军团少将司令官。

③ 纳撒尼尔·普伦蒂斯·班克斯 (1816—1894),联邦将领,曾任国会众议院议长(1856—1857)、马萨诸塞州州长 (1858—1861),1861 年被任命为陆军少将,后任新奥尔良地区军事长官。

这六支部队全线出击,独立行动。每支部队都像一挺挺吐着火舌的机枪,连续不断地向敌军射出炽烈、仇恨的怒火;每支部队都在猛烈地攻击同盟政府的后勤线路,破坏其铁路和军需供应部。与此同时,两支主力部队——东线的格兰特和米德,西线的薛尔曼和托马斯——将形成一把大铁钳,待他们最终会师时,必将把南方同盟夹个粉碎。这就是格兰特向林肯勾勒出来的伟大战略轮廓。格兰特说道:“即使不用其他什么良策,仅靠一场消耗战,也能把敌人的人力、物力消耗殆尽。”格兰特告诉总统,“他的意图是使全线都发挥积极作用”,“使那些没有直接作战的部队也能在整个战斗中出一把力。”总统听了正中下怀,煞是高兴,认为这与他原来的设想不谋而合,还补上一句:“让那些没有参加剥敌人皮的部队也能争着拖住一条腿吧。”

约翰·海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格兰特将军目前的行动和计划实际上就是总统当年的总体军事战略构思。其实质就是立即向敌人全线出击,把我方占绝对优势的兵力全部投入战斗。他曾将这一战略建议向布埃尔①和胡克②等人多次提出过,可惜都遭到忽视,未予置理。”

① 唐·卡洛斯·布埃尔 (1818—1898),联邦将领,1861 年任俄亥俄军团准将司令官,立过战功。

② 约瑟夫·胡克(1814—1879),联邦将领,参加过多次战役,在1863 年1 月—5 月任波托马克军团司令。

格兰特在勾勒总体战略的同时,还提出了阶段性的战役计划,这就是:格兰特准备在弗吉尼亚州狠揍罗伯特·李部,使他腾不出手去增援在佐治亚州挨揍的约翰斯顿,至少也能打掉他的犄角之势;薛尔曼则将在佐治亚州猛击约翰斯顿部,也使他无暇顾及弗吉尼亚州的罗伯特·李部。格兰特通过在华盛顿的哈勒克向分布在各地的指挥官们下达了作战命令,只有伯恩赛德直接受命于格兰特,绕过这个纸上谈兵的参谋长哈勒克。

1864年初,林肯在首都举行了一次阅兵典礼。参加典礼的部队由俄亥俄军区司令伯恩赛德负责组织。他在安纳波利斯动员了那些参加过罗厄诺克、半岛地区、安提塔姆、弗雷德里克斯堡、钱瑟勒斯维尔和诺克斯维尔诸战役的老战士们,再补充了一些新兵,包括其中的几个黑人团,组成了一支参检部队。

在检阅的那一天,参检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威拉德旅馆的检阅阳台,接受林肯总统的检阅。这天,突然下起雨来,官兵统统淋湿了。

总统侍从催促他进屋去避一下雨,林肯执意不从,还说:“既然士兵们受得了,我想我也受得了的。”黑人参检团队通过检阅台时,对陆海军最高统帅、合众国总统和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大救星发出了一阵阵雷鸣般的欢呼致敬声,有的把帽子抛向空中,与在空中猎猎舒卷、饱受枪弹、战火洗礼的军旗相映成趣,显示出一幅瑰丽多彩的雄姿。

1864年5月4日的午夜,格兰特率领12万大军渡过拉皮丹河,进驻斯波特西尔法尼亚的维尔尼斯①,开始执行他那强攻罗伯特·李军的战役决策。这时,格兰特的兵力虽然是罗伯特·李部的两倍,但一个是攻,另一个是守;攻方在明处,急待搜索敌人以展开攻势;守方在暗处,可随意挑选有利地形和优越战机迎击来犯之敌。这就决定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格兰特打的是消耗战,想一举拼光叛军的老本,这种战术不可谓不厉害。怎奈罗伯特·李也是个精通兵法的军事行家,识破了格兰特谋略所在,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往往避免打正面消耗战,而是审时度势,掌握战机,避敌锐气,击其不备。这样,两军的消耗就不成比例了。

① 维尔尼斯系指弗吉尼亚北部的荒野、丛林地区,位于拉皮丹河以南,弗雷德里克斯堡以西。

从5月4日至6日,林肯都焦急地守在电报室里等候前方发来电报,他这两天一直没有得到格兰特的一丁点儿消息。7日凌晨二时,林肯接见了一个从30英里外用专车接来的前方记者亨利·温,向他了解格兰特的行踪。温告诉林肯说,格兰特将军已下令对敌军发动一次拂晓攻势,临行前格兰特对温说道:“假如你能见到总统,请他单独接见你,告诉他,格兰特将军决不回头。”

其实这时的格兰特正坐镇前线,他的部队经过48小时鏖战,已损失1.4万人。救护车川流不息地向北急驶,道路为之阻塞。格兰特还是一个劲地下令部队向前冲锋,使罗伯特·李军的伤亡人数也远远超过了其所能忍受的限度。6日午夜之后,格兰特决定挥师向里士满挺进,从左方直插斯波特西尔法尼亚—科特豪斯,不料冤家路窄,李军正好也布防在斯波特西尔法尼亚,又一次阻挡着格兰特的进路。两军对阵,又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一直打到5月13日黎明。十天期间,波托马克军团在连续行军和战斗中,伤亡人数达26 815人,失踪4 183人。同盟军方面伤亡的人数不详,但根据战俘透露的情况来看,李军兵力已大大削减,且无法补缺。

前方不断传来战报,林肯也时而忧心忡忡,时而喜形于色。当他得知联邦军在短短几天中的战斗减员已上升到两万多人的创记录后,也不由跌足惊呼:“天啊!我的天哪!”而当他在5月13日接获前方发回的战报时,又不禁喜形于色,因为战报上赫然登载有:“敌人已从斯波特西尔法尼亚的阵地上全线溃退,我方正在追击中。”

在这次为期30天的拉皮丹河南岸的战斗中,菲利普·亨利·谢里登脱颖而出,战果辉煌。他所率领的骑兵神速地绕过罗伯特·李军的侧翼,拆掉了10英里长的铁路,解救了400名联邦俘虏,袭击了李军的军需供应库,销毁了5.04万份①的配给面包和9.04万份的配给肉,5月中旬在距南方同盟首都里士满6英里处的一次战斗中击毙了剽悍无敌的李部骑兵司令詹姆斯·尤·布·斯图尔特。这位号称“李军眼珠”的悍将当时才31岁,是罗伯特·李的又一员爱将。不过,格兰特也痛失了一员将才约翰·塞奇威克,他是格兰特引为自豪的一名陆军少将,在5月的一天被敌军狙击手打中头部牺牲了。

① 这里“份”,即为同盟军每个士兵一天的定额口粮。

格兰特再次从左翼向科尔德哈伯①推进,里士满城内的教堂塔尖几乎一览无遗。眼看敌军首都已经在望,他下令发起正面强攻,不到半小时就损失了 3000兵员。 6月 3日晚,联邦军伤亡已达7 000人,同盟军却仅损失了 1400人。两军的损耗又不成比例。对于这次轻率强攻科尔德哈伯,格兰特后来“一直感到后悔”。自从他渡过拉皮丹河迫使李军接战以来,已经历了三十多天。同盟军的北弗吉尼亚军团从来没有被联邦军的波托马克军团打得这样狼狈不堪,从一个据点退缩到另一个据点,天天被迫打消耗战,眼看格兰特部步步进逼,了无终止的迹象,即便遭受二比一或三比一的伤亡数字也在所不惜。

① 科尔德哈伯位于里士满东北约15 公里处。

正当罗伯特·李摆好架式,准备进一步迎击格兰特的穷追猛打时,联邦军却在一夜之间悄悄地转移,科尔德哈伯那漫长的战壕里已空无一人。原来格兰特部经过长途行军,渡过了宽阔的詹姆斯河,到达了距里士满约37千米的交通枢纽站彼得斯堡。联邦军在这里又猛攻了4天,付出了1万人的伤亡代价,同盟军仅损失了 5 000人。 6月19日,格兰特下令停止进攻,决心让部队休整一下,并随即电告华盛顿。这是因为,从维尔尼斯到科尔德哈伯,联邦军已损失了5.4万人,约合罗伯特·李的全部兵力。好在后方源源不断地补充兵员,致使格兰特部队又逐渐恢复到5月初夜渡拉皮丹河时的员额。

格兰特指挥的另外几支部队的胜负情况各不相同;西弗吉尼亚军区司令西格尔将军在谢南多亚河谷遇挫;詹姆斯河军团司令巴特勒少将进攻北卡罗来纳州费希尔堡垒失败;波托马克军团骑兵司令谢里登胜利完成了任务;西线最高指挥官薛尔曼于1864年5月6日从查塔努加出发,穿越佐治亚州“向海洋进军”,沿途扫荡顺利,正在稳步逼近亚特兰大。

1864年6月15日,林肯致电格兰特将军表示嘉勉:“刚才得悉你昨天下午一时来电。我开始明白了,你定会马到成功。上帝保佑你部全体官兵。”这封慰问电表达了陆海军最高统帅对格兰特伟大战略部署的深深赞许。薛尔曼与格兰特两支主力部队一旦突破同盟军防线胜利会师,那就意味着内战的结束。林肯总统对此“开始明白了”。

为保证前方源源不断的兵员供给,林肯在后方卓有成效地工作着。

他在一次费城保健义卖会上说道:“假如我发现把大量兵员和物资一送到前方,就能使格兰特将军所向披靡,一往无前,那你们愿意给我提供这些兵员和物资吗?(台下齐声高呼“愿意”)那就请作好准备,我正等候着这么一个机会。”

前方战士英勇杀敌,不怕牺牲,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大后方的人民。为了慰问这些大无畏的人,进一步鼓舞士气,林肯决定去前方慰问。 1864年6月20日,总统带着幼子塔德乘坐一艘白色江轮顺波托马克河而下,再转入詹姆斯河。6月21日,林肯离船登岸,在格兰特的司令部谈了片刻,便骑马去看望巴特勒和米德两位司令。当他风尘仆仆地到达部队驻地时,黑色衣裤已变成灰不溜丢的,样子显得滑稽可笑。而当“亚伯大叔”来部队视察的消息传遍各个部队时,四面八方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和亲切的致敬声。

稍后,格兰特建议再去视察黑人部队。林肯听了,不由喜出望外,忙说道:“哦,对了,我还正想看看这些小伙子哩!当我看到达纳先生谈到他们骁勇善战的电报时,我真是无比高兴。达纳说,那天所缴获的16门大炮中,6门是由黑人部队抢夺来的。我当初赞成组建黑人团队时,几乎遭到普遍反对。然而黑人士兵却显示出他们的能力不凡,还使我高兴的是,他们在最近的几次进攻中已跟白人部队不相上下了。”

在第十八军营地,黑人士兵像潮水般地涌上前来,把林肯团团围住,欢呼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他们簇拥着林肯,吻他的手,抚摸着他的坐骑和鞍鞯。陆海军统帅和众多士兵都热泪盈眶,哽咽不能言语。

第二天一早,林肯在炮舰护送下乘船巡视上游。他接见了巴特勒将军和塞缪尔·李①,视察了筑垒阵地的胸墙,参观了不久前才攻占和加固的阵地。随后,林肯在高级陆海军将领的陪同下,乘船返回了华盛顿。

这篇初中课外名人传记之林肯节再创辉煌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标签:名人传记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名人传记、中外名人传记、世界名人传记、中国名人传记、名人传记读后感、名人传记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