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第七章教学计划之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编辑:sx_zhanglz

2016-05-10

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本文为大家提供了七年级地理第七章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

2、运用图片说出四大区域的地理景观的差异;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4、结合本科的学习,说说自己对家乡环境的认识。

【教材分析】:

1、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讲述了四大区域的划分依据、名称及主要区域的分界线。教材以图引入各景观的分布和差异,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四大区域的讲授。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述了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可将我国划分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点出宏观划分下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课文还设计了“读图”,引导学生通过图“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找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以明确四大区域的范围。

教材从气候、地形两个方面进行重点讲述,气候因素中提到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尤其是夏季风对降水的影响,以及青藏高原地势高,形成独特的高寒景观等。

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课文通过“阅读”,讲述了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点出此线南北在气温和降水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成为南、北方地区天然分界线。进一步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以及原因。从秦岭山脉的走向及其对冬、夏季风的阻挡,进而对东部季风区南北气候的影响的描述,层层深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依据。

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图“秦岭—淮河分界线”,由于气候上的差异,在农业生产上明显地出现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的耕地,而南方地区则以水田为主的耕地的差异。图片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线地理特征的感性认识。

3、教材中设计的“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本地实际,描述自己家乡的地理特征,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谈一谈当地的饮食习惯,如主食等,并与其它地区进行简单的比较,得出不同地区的差异,以引入新课的讲授。

一、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教学:

1、由学生阅读课本知识、指导学生观察图“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认识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并让学生思考四大地理区域主要划分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这四大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呢?

通过这部分的教学,让学生明确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先在图中找出所列山脉、河流名称(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秦岭、淮河、长江、黄河、黑龙江);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范围及主要分界线;

(3)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比较四大地域地形类型的差异(如青藏地区的颜色为褐色,说明该地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

(4)让学生结合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图,它与哪两大区域的分界线相似?说明什么问题?(可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小结: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与此相似,说明这里区域划分的主要因素是季风影响)。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