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三教案 >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燃烧与灭火

编辑:

2013-11-27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录像短片】播放灭火现场的短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探究二】

1.实验室是怎样熄灭酒精灯的,其原理是什么?(隔绝氧气)

2.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春节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柴垛失火,人们都是怎样去救火的?其原理是什么?(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或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其原理是什么?(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师生分析归纳】对以上三个问题,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出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展示科学小调查】让学生展示课前完成的科学小调查二:生活中火灾的例子及灭火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通过[活动天地] 和 [科学小调查二]的分析能得出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吗?

【说明:学生的积极讨论,结合探究活动和科学小调查分析得出灭火的原理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一旦火势太大成灾,我们应如何对待?

【学生讨论】遇到火灾怎样才能逃生?火灾中有哪些自救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对应评价和多媒体展示。

教师小结:我们掌握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将火熄灭。如果家里不小心着了火,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慌乱,要根据着火物体和原因正确地选择灭火方法。如果火势比较大,要赶快拨“119”电话报警。对于火灾现场基本的逃生方法与技巧一定要牢记。

【对应练习】

1.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灭火?为什么?

3.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参考答案:

1。C  2。盖上锅盖   隔绝空气   3。釜底抽薪是移走可燃物  杯水车薪是不能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说明:可以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学生的兴趣就更高了,经过热烈讨论后就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根据引起火灾的物质的性质而采取相应的灭火方法。

【过渡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燃烧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交流】

【引导】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你能分析出铁丝为什么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的原因吗?

【学生交流】氧气的浓度增大,可以促进燃烧。

【提问】你认为还有什么方法能够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学生思考】

【引导】篝火晚会,木柴架空时燃烧的旺。

【学生交流】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也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引导】观看录像[乙炔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请你分析P87活动天地的问题

【学生交流】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归纳。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对应练习】

⑴ 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为什么?

⑵ 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为什么?

⑶ 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易燃烧?

参考答案:

⑴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⑵增大氧气的浓度

⑶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㈢.课堂小结:让学生谈出本节课的收获,师做适当的补充。

㈣.作业与练习

1、调查与研究(让学生做一位消防设计师,将所学的防火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2、家庭用煤做燃料时,为什么做成蜂窝煤?

3、家庭煤气泄漏应采取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关闭门,开窗通风

附:科学调查表:

调查一:生活常见的燃烧反应:

生活常见燃烧例子 参与燃烧反应

的物质 燃烧的作用 燃烧的条件

(课堂讨论)

调查二:生活常见的火灾例子:

你所了解的火灾例子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课堂讨论)

【板书设计】: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1)可燃物

2.燃烧条件: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可燃物      →清除、隔离可燃物

燃烧  氧气        →隔绝氧气             灭火

温度达着火点→降温到着火点下

三、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第1课时]灭火的原理 促进燃烧的方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2、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2、  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重点、难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资源:酒精灯、火柴、小石块、小纸片、煤块、玻璃杯、两支蜡烛、投影机和投影片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火的利用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中,火是不可缺少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回答),再如奥运圣火,正在世界各国间传递,这传递的不仅仅是一束火,传递的更是奥运的精神、友谊、和平-------。火对我们意义重大,然而火一旦失去控制,会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学生回答,充分发表意见。

燃烧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饭、取暖

阅读书P84的前两段,然后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朗读。

学生讨论回答师总结

火造福于人类,也给人类带来灾难。想想火灾给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日常生活中的火灾,又造成多少人间悲剧。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进行研究。避免悲剧的发生。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本节内容。(板题)

一、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其实,并不是只有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才需要灭火,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做的事情。如,吹灭蜡烛,熄灭酒精灯,关掉燃气灶的火等等也都是灭火。回想一下你在不同的情形下都用过哪些灭火方法?

【讨论交流并汇报】

学生争相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用脚踩灭,用湿抹布盖灭,用嘴吹灭,用水浇灭等等。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灭火?

【思考并回答】

这对大家可能有些难度。

大家可以先看一下84页的活动天地。从中获得一点启发。然后把剩下的三副图片中的灭火方法按照要求填到表格里。

学生填写表格

【小结】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方法:(按目的)降低温度(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隔绝氧气,移走可燃物。或者同时采取多种方法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原理是什么呢?

原理: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

(投影:补充三种最常见的灭火器及其原理和使用范围,学生阅读):

提出问题:灭火的方法较多,是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于任何火灾呢?

学生:不是

二、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实际上就破坏了燃烧的条件。那么大家能否从你的生活经验和刚才的灭火方法中猜想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呢?并填到表格中。

师讲解:(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①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说一说,除了氧气外,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哪些物体能燃烧?哪些物体不能燃烧?(石头能吗)没有可燃烧的物体,燃烧能进行吗?

②讲解: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也即是说物质具有可燃性。

(2)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③讨论:

有了氧气与可燃物,是不是就能发生燃烧现象?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学生回答后强调:即使把火柴放在纯氧中也不会燃烧。)

怎样才能让火柴燃烧起来?(用火点燃或在火柴盒上摩擦)摩擦起什么作用?(摩擦可以提高火柴的温度)以上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就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现在只是猜想,那么怎样来证实你的猜想呢?怎样设计实验方案?下面我提供如下的物品,分小组先进行讨论,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向老师举手汇报,看谁能得最先设计出好的实验方案,就让哪个小组来做。

学生:互动交流,猜想燃烧所应具备的条件。

小组各自按照自己的猜想。设计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由学生做实验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投影3个实验

实验1:

分别将小石块和小木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哪个能被点燃?

能说出原因吗?(提问)

教师总结:(板书)

物质要具有可燃性

实验2:

两支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一支.

能说出原因吗?(提问)

教师总结:(板书)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3:

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哪个容易点燃。

能说出原因吗?(提问)

教师总结:(板书)

每种可燃物着火燃烧都要达到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现在你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②讨论:这三个条件是否必须同时具备呢?

生:刚才的实验已证明。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

【小结】燃烧的条件(板书)

1、可燃物或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接触

3、物质本身的温度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

那么灭火的三个方法是否也必须同时具备?

上面图片形象的说明了什么?(缺一不可)

三、燃烧

回想前面学过的物质跟氧气反应的现象,结合上面内容,你认为什么是燃烧呢?(投影)

教师再做准确的定位:板书概念并说明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氧化反应是一个暂时概念等。师板书。

四、促进燃烧的方法

创设情境:播放工人师傅切割或焊接金属的画面,回顾氧气的性质。

大家都知道氧炔焰,工人师傅们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的,他们是如何控制氧炔焰的温度的?我们现在就来研究燃烧程度与何有关。

学生观看录像

1、实验探究:影响燃烧程度的因素

教师实验:(1)、在空气中点燃乙炔气体;(2)、将燃着的乙炔气体导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燃烧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的关系

教师提供实验用品(纸张和火柴)

总结燃烧与氧气的浓度的关系,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活动设计意图:乙炔燃烧实验由教师来做,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教师总结: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实践应用:通过此次活动,你认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之一是什么?人们在野炊的时候,采用什么方法,促进木柴的燃烧?

小组讨论,提出意见。

3、小组活动:阅读课本87页活动天地,对活动天地中提出的5个问题作出解释小组总结出采取哪些方法能促进可燃物的完全燃烧?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小组交流,教师点评。

4、思维拓展:我国锅炉使用的燃料70%是煤,如何提高煤的利用率是个重大课题。要使煤在锅炉中完全燃烧,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结合大家的力量,将同学们的意见总结。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接触到氧气,就一定能燃烧    B.任何物质在氧气中都能燃烧

C.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空气灭火

3.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4.油锅内油起火,将火立即熄灭的最好方法是(    )。

A.盖上锅盖    B.倒入冷水   C. 把油倒掉   D. 端下油锅

5.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B 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并闭气源阀门

C 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

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6.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

工作中做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的是(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C.设法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7.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8.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二、填空题

9.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说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一个实例。

10、高炉炼铁要用鼓风机鼓风,使焦炭火力更旺,而森林发生火灾时,护林员有时也用鼓风机灭火。试分析原因。

[第2课时]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

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爆炸的条件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爆炸的原理

难点: 安全成功、现象明显地完成氢气的燃烧和爆炸实验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自学 、归纳法、演示实验、利用多媒体课件

四、实验用品:

铁架台、试管、导气管、橡皮塞、水槽、水、锌粒、塑料瓶、尖嘴玻璃管火柴、弹簧夹

五、教学准备阶段:

1、本节课需40分钟完成。

要对学生分组, 4人一组,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负责引领同学实验和讨论,提高同组同学学习积极性。

2、准备充足的实验仪器,尽可能多地使每位学生都能进行实验。

3、在课前,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填写相关实验报告。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⑴什么是燃烧?

⑵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⑶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2.导入新课:50年代,广东信宜县锯木场,一位工人点火吸烟的刹时发生突如其来的大爆炸,造成了惊人的损失和死亡。请问:油库、  面粉加工厂、  锯木厂 、 纺织厂、矿井 、  煤气站、加油站等地为什么要“严禁烟火”?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屏幕显示]     加油站需严禁烟火图示

3.新授课内容:

㈠实验探究:氢气的燃烧和爆炸实验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氢气的制取、爆炸的实验,要求大家认真观察。

[学生实验探究]师巡回指导。

[注意事项]

⑴要严格按多媒体的展示步骤进行;

⑵锌粒3-5粒,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

⑶收集完气体后,要迅速移至铁架台上夹好,点燃。

⑷注意安全,点燃时,头不能在塑料瓶的正上方。

〔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出:

纯净的氢气燃烧时,只有少量氢气在管口与氧气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热量不多,很快就散失到空气中。

当氢气与氧气相互混合时,氢气与氧气充分接触,点燃后迅速发生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膨胀,就发生了爆炸。

通过对比归纳出:在有限的空间里;   迅速发生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

[设问]如果上面实验中的气体换成天然气、煤气,现象又会如何?

〔回扣练习〕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一些车间都写有“严禁烟火”的警告,为什么?

[学生交流]   各学习小组结合自己的实际调查情况将上述讨论结果进行交流.

[讲解归纳]   由于可燃气体和粉尘与空气充分混合,经点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生成的气体受热急剧膨胀即引起爆炸。所以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一些车间都写有“严禁烟火”的警告,

[自学]安全标志,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注意事项。

[设问]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一定会发生爆炸吗?

学生讨论后,引出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要强调是可燃性气体与混合气体的体积之比。

〔提出问题〕当可燃性气体在其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的浓度超出爆炸极限的范围,会不会爆炸?为什么?

分析讨论出:空气过少或可燃物过少,燃烧都不能进行。

4.〔巩固练习〕

A组:课本的在线测试1。2。

B组:

⑴.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汽油蒸汽、空气                B:面粉、氧气

C:一氧化碳、空气                D:氢气、二氧化碳

⑵.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打开排气扇,换新鲜的空气

B.用打火机照明,排除故障

C.拉开电灯开关,打电话,报110

D.杜绝一切火种,不能打开任何电源开关,及时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⑶.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

5.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6.布置作业:

小实验-制作防火材料

实验步骤及现象

防火木材

取一根火柴,将其后半部分浸入由1份碳酸钠和3份水形成的溶液中。把火柴取出晾干,划着火柴后发现,火焰燃至浸过碳酸钠溶液的部分时,火柴便熄灭了。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九年级化学教案燃烧与灭火,希望教师认真浏览,希望在教学能有所改善。

相关推荐

认识原子教案 

初三化学原子教案

标签:化学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