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二教案 > 语文教案

初二语文《蜡烛》教案设计:第三课

编辑:sx_yanxf

2016-08-26

教学规划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下文是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整理的初二语文蜡烛教案设计,仅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的

1.积累相关语言,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2.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3.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难点: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学设想

朗读法、引导法。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一、二、三……)标出意义段,并能表现行文的思路特点,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一、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母亲的眼泪           戴黑色的围巾

老妇人           红军战士

儿子的英勇           用结婚的喜烛

体现血肉情深

二、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主旨

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

1.根据提示的问题,探究老妇人让人感动的原因:

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你能想到什么?

明确: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写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你能想到什么?

明确: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作者写老妇人保护遗体你能想到什么?

明确: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作者写“烛光闪烁”你能想到什么?

明确: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小结:感动的原因:

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环境很危险,炮火连天

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2.烛光,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3.课文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4.那么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明确:

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总结固趣

作者以炮火为记叙的线索,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国人的疯狂,突出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通过“黑色大围巾”表示了沉痛哀悼的感情,通过写      老妇人的动作“爬”“跪”说明了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从而让人物能更加感动读者。

布置作业

预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要求熟读课文,列出自己不懂的内容。

看完精品学习网给大家带来的初二语文蜡烛教案设计,相信老师对教学计划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多参考资料尽在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长征组歌》两首》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范文《信客》 

标签: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