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知识点

初一语文上册《童趣》知识点归纳

编辑:

2016-08-21

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我昂着头看这种景象,脖子也为此变得僵硬了。

7.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连声叫好。

8、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9、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

10、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经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七、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三件趣事:

(1)把成群的蚊子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用烟喷蚊当作青云观 ——观蚊如鹤

(2)在土墙的凹凸处定神细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神游山林

(3)见癞蛤蟆吞食二虫,鞭之数十,驱之别院。 ——鞭打蛤蟆

2、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1)小——大 如:丛草—树林 虫蚊—禽兽 土块—峰、谷

(2)丑——美如:蚊虫飞舞—白鹤舞空

(3)益虫——坏人 如:癞蛤蟆吞食二虫——捉、鞭、驱

3作者是 怎样获得“物外之趣”的?

观察——联想,想象——物外之趣

4、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5、“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6、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7、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9、、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只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动植物,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和想象,就能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美,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10、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到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11、读完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3、启示: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12、文章记叙了几件事情突出‘“物外之趣”?

答:①夏日观蚊如群鹤舞空(拟蚊为鹤,作青云白鹤观)

②神游丛草间(视丛草为林、虫蚁为兽)

③观二虫斗,鞭蛤蟆

13、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物外之趣来自哪里?沈复从小就有如此闲情,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①热爱生活,细致的观察生活

②丰富的想象,联想 ③富有童心、童趣和好奇心

有了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童趣知识点归纳,大家感觉是不是方便了很多,那么大家就要及时关注本网站了。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生命生命》知识点归纳  

标签:语文知识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