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寒假作业

201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现代文阅读)

编辑:sx_jixia

2015-02-15

2015年寒假即将到来,家长在在寒假中一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和注意假期安全。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七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供大家参考。

(一) 阅读《小巷深处》选段,完成7——12题。(15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的贫穷的家。

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处,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的深深的落寞。

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落寞       ②哽咽:

8、第一段文字中“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不同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9、第二段文字中“依旧满面春风”与“心中深深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3分)

答:

10、第三段文字中写县城与“我”家“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11、“当我看见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一句中“我加上引号的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我已颇具城市少女风采                  B、穿上连衣裙的“我”已不是原来的“我”

C、我已长大,是一个高中生了               D、我已不再朴实、纯洁

12、第四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通过             描写写出了母亲                的心情。(2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17题(15分)

寻找父亲

①肖霍洛夫在《静静的顿河》的卷首中,引了一句哥萨克民歌:“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河流、山脉、草原等自然风物所代表的故乡,是一个人的生养之地。正如父亲一样,它不仅是血肉之躯,更是我们精神承继的主要源泉。

②我的故乡,就是父亲的土地。父亲把我生养在其上,让我在那广袤的土地上呼吸、游走、生长。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③我有一个自由散漫的童年,这得益于故乡草地的开阔。父亲在我蹒跚学步时,就离开了人世。少年时代,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缺憾。多少次,看见邻居小孩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样子,我反而感到庆幸。

④但渐渐地,我长大了,在心中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追寻——寻找父亲。不只是寻找生身之父,更是一种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小时侯,不认识我的人问我是谁,要我回答我是谁的儿子,可我连父亲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我哪里情愿说出那个极其陌生的名字呢?但我之为我,不能没有父亲。其实,多少年后,父亲的真实形象已无足轻重,我所寻找的,恰恰是一个超越了血肉之躯的父亲形象,那应是一种抽象化了的精神形象。父亲不过是他的“外身”,实质是我所由来的精神故乡。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