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历史 > 历史试卷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编辑:

2013-10-22

21.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商代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22.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 )。

A.黄帝时 B.夏朝时 C.商末周初 D.春秋战国

23.“朝秦暮楚”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现象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24. 儒家的治国主张是

A.以“礼”治国 B.以“法”治国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25.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26.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

A.编钟 B.铜钟 C.古筝 D.笛子

27.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私学的兴盛 B.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频繁的争霸战争 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28. 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 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2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孙膑

30.若要查阅孔子的言论,应从以下什么书入手 ( )

A.《春秋》 B.《诗》 C.《书》 D.《论语》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炎帝陵 图二:黄帝陵 图三:大禹陵

请回答:

(1)图一相关的人物对中华民族作出哪些贡献?(2分)

(2)图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迹流传后世?(2分)

(3)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2分)

(4)人们最敬佩图三人物是因为哪一件事?这个传说反映了什么?(4分)

32.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文化空前繁荣时期。请回忆所学内容,根据要求作答。(15分)

(一) 了解春秋五霸

材料一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初

衷背道而驰。那么,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2分)

(2)请列举春秋时期三个著名的霸主?(3分)

(二 ) 走进诸子百家

材料二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三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3)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3分)

(4)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的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材料三中的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4分)

顺其自然——( ) 以法治国——( )

民贵君轻——( ) 兼爱非攻——( )

(5)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治理校园内随便乱扔垃圾的行为,请你分别站在墨家.道家.儒家的立场上说一句话,表明你的立场。(3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5分)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请回答:

(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2分)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1分)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至少写出4点)

(3)他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在春秋五霸中,哪一位国君也是因为注重改革而实现国家富强的?(2分)他是重用谁进行改革的?(2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能把历史学好,学精。

相关推荐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题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首页 > 初中 > 初一 > 历史 > 历史试卷

标签:历史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