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历史 > 初一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案

编辑:

2013-07-19

一、农业的发展

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教师首先提问: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估计学生回答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回忆以前讲过的知识,得出答案:以石器和铜器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边指图边讲解:在春秋后期,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铁质工具开始在农业和手工业部门使用。到了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广泛使用。在构成生产力的诸因素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由于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就使得深耕细作成为可能。但仅靠人力耕作是相当费劲的,所以在农业生产上使用牛耕,也就得到了大力推广。而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更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农业技术的进步

随着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战国时期的农业技术也有一定的进步。已经知道使用各种农家肥,恰当处理土壤的干、松、燥、湿,因地制宜种植谷物和桑麻。他们还注意选种和适时播种。人们的衣食条件有了明显进步。

3、都江堰

教师提出问题: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估计学生可以回答出来。教师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为蓝图,讲解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都江堰位于岷江上游,是地势陡峻的群山,急流从山地喷涌而出,在这里进入成都平原。翻滚湍急的江水流速骤减,从山上冲击、夹带下来的泥沙、碎石慢慢沉积下来,日积月累,河道就要淤塞。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江水冲出河道,淹没大片的村庄和良田。旱季,两岸人民又深受干旱之苦。所以治理岷江,人们早已望眼欲穿。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多次沿江实地勘察,并注意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最后决定因势利导,在岷江出山口的灌县附近修建都江堰。他选择了中流作堰的方法,修都江鱼嘴,强行在中流把江水分为内和外江。又在离堆脚下凿石穿山修宝瓶口,把江水导入四通八达的灌溉渠网。水渠总长达1100多公里,另外在定瓶口上面,筑起飞沙堰,以备旱季挡水,雨季溢洪。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兴旺

建议教师直接点题,在指出农业的发展是带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前提之后,指导学生自学,并把重要的内容和有关图片制成投影片展现给学生,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其中,对“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已经发明生铁冶炼技术,这比欧洲早1900年。”应着重强调。

2、商业和城市的兴盛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在《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分布和商业城市图》上作相对的标示。

三、商鞅变法:

1、  背景

地主阶级的兴起以及要求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统治。春秋以来,在奴隶制瓦解的过程中,产生一对新的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最早的地主阶级是由奴隶主转化来的,一些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荒地,开垦出来的荒地就成为他们的私有土地,所以新地主拥有很多土地,他们也有一定的权势,有的甚至抓到统治权。像“三家分晋”的韩、赵、魏三家,“田氏代齐”的田氏,都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者。但是,奴隶主贵族仍旧拥有各种特权。旧的奴隶制度都是保护奴隶主的。新兴地主要想确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发展他们的封建经济,就必须改革旧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多种特权。

2、内容

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看书,然后出示下列空白表格,由学生填写适当的内容

内容

有利于

奴隶主归族

封建地主阶级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填写,不但能对商鞅变法的内容了解的一清二楚,而且对变法的内容是对奴隶主归族有利还是对封建地主阶级有利进行了明确的比较。这有利于学生对商鞅变法意义理解的。在讲述中应重点强调商鞅和秦孝公两个人。

3、作用

学生通过刚才对表格的分析,应该已经明白变法措施的作用,教师总结并加以分析。教师分析讲解时要强调“富强”两字,秦国逐渐国富兵强,奠定了统一基础;还要强调变法运动的封建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改革。变法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定,封建国家的形成。同时补充“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封建制度的确立

教师直接讲解: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或改革,奴隶制逐步废除,封建制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在奴隶社会末期形成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被推翻前,还处于次要地位,当地主阶级从奴隶主贵族手中夺得政权,建立起自己对农民的统治之后,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性质的变化,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更多内容请点击:初中> 初一 > 初一历史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