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 > 语文 > 语文试题

初二下册语文期中复习练习2016学年

编辑:sx_zhanglz

2016-04-18

练习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初二下册语文期中复习练习,希望大家喜欢!

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潜滋暗长(qián)  秀颀(qí)    枯瘠(jí)

B.忍俊不禁(jīn)   伫立(zhù)   芥蒂(dì)

C.以身殉职(xún)     迸弃(bìng)  亵渎(xiè)

D.心无旁骛(wù)      窒息(zhì)     三棱镜(léng)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2分)(     )

A.小张同学为人诚实,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胸怀坦荡如砥,深得同学们的好评。

B.大扫除时,小张同学马上投入到繁重的劳动中,而有同学却拈轻怕重、挑肥拣瘦。

C.看到他故作幽默的滑稽样子,王红忍俊不禁地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D.商场里,她一会儿想买职业套装,一会儿想买休闲连衣裙,真是见异思迁。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A. 语:话         B. 比:挨近         C. 绝类:极像          D.属:类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总数至少有900家以上。

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如不借助空气,鸟儿永远无法飞上蓝天。

D.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5.给下面一段文字补充一个结论性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借助字典、辞典,但不能依赖字典、辞典。例如“白日”,辞典注“太阳”。但熟悉古典诗歌的人都会感到用“白”形容“日”,似乎强调了“日”的亮度。左思说“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鲍照说“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白日”是太阳,但经过诗人反复使用后,它已带有一种光芒万丈的气象。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开头说“白日依山尽”,虽然说的是夕阳,但因用了“白日”这两个字,仍给人以辉煌灿烂的感觉。可见,______________ 。

A.“白日”一词有很丰富的含义。

B.阅读文学作品不能看字典、辞典的解释。

C.我们要多阅读文学作品,才能知道词语的意思。

D.词语在文学作品中的意思比字典、辞典丰富得多。

二、阅读与赏析(共44分)

(一)(10分)

延徽,幽州人。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①!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

【注释】①牧圉:到牧场中放牧。

6.下列句中的“以” 与“奈何辱以牧圉” 中的“以”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策之不以其道

C.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D.不以千里称也

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              ②契丹主待之益厚

③德明问所之                          ④向者何往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译:

9.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两点)(2分)

答:

(二)(4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注:“昭君怨”为词牌名。

阅读上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10.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对象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词的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语文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