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 > 语文 > 语文家庭作业

初二语文家庭作业之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编辑:

2014-02-18

7、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水 调 歌 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9、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10、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11、你是怎样理解诗句“高处不胜寒”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这样的一个事例吗?

[探究拓展训练]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2、、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13、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

25、《诗词曲五首》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8、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9、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12、日高人困之时,口干舌燥的作者来到了一个农村。意对即可 。 13、当时作者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可以看出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意对即可。

怎么样?上面的题你会了吗?希望看了这篇初二语文家庭作业之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可以帮您在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相关推荐:

语文家庭作业:说屏  

语文家庭作业:大自然的语言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