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 > 语文 > 语文寒假作业

初中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及答案

编辑:sx_jixia

2015-02-04

2015年寒假即将到来,家长在在寒假中一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和注意假期安全。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初中二年级语文寒假作业,供大家参考。

一、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了解叶圣陶:

2.积累词语。

(1)辨明字音:

轩榭( ) 池沼( ) 邱壑( ) 模( )样 重峦叠嶂( ) 相间( ) 嶙峋( ) 庸俗( )镂( )空 蔷薇( )

(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

因地制宜:

斟酌:

重峦叠嶂:

造句:

3.朗读课文,请用下面的句式概括读后的感受。

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4、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5.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

6、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二、合作探究,深入感知

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7.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8.“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9.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三、研读赏析,揣摩品味

10.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1.运用从本文学到的知识分析《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达标,自我检测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题目。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粗的词。

①石笋参差

②石桥俨然

(2)扬州“个园”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最能概括个园特点的一句话是

A.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B.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

C.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D.个园四季的景色各具特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