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出国 > 游学

美国游学感悟:有一种记忆难以忘怀

编辑:

1970-01-01

我仍然记得纽约街边的乞讨者,那些衣衫褴褛的老者,和每天坐在世贸中心附近繁华街道的残疾人。他们“告诉”我,纵然再繁华再发达再现代的社会,也有着渺小卑微的生命,纵然独栋,联排别墅遍地,高楼林立,也存在着无家可归的弱者。纵然被自由女神的自由之光照亮的城市,也有着被生计束缚,生活所迫,无法享受“自由”人生的乞讨者。也有着慵懒与堕落,也有着好逸恶劳,也有着灯火永远照不到的黑暗角落,也有着需要被社会重新关注,包容,鼓励的人。也需要关爱,也需要志愿者,也需要无数双温暖的帮助之手,也需要汇聚爱的力量。

我仍然记得“where is my son,RuiKang?” 这句只有我们团里的人才懂得深意的“口号”,我依然记得团里的女神,学霸,大姐姐,大平兄和我们几个人组成的老龄五人组,我仍然记得团里的两对“小情侣”,我仍然记得为日本同学写情书的大男孩,我仍然记得来自山西的三个拥有甜美声音的可爱小女孩,我仍然记得总说“他怎么这么嚣张”的三个顽皮男生,我仍然记得在那个夜晚我将叉子兄弟的街边卖唱视频传到youtube,我仍然记得和我同过床的韩bling,和爱笑的两个香港,台湾籍女孩。我仍然记得爱穿橘色衣服的子维兄,风一样的男子纳海兄,和与我掰手腕的云昊兄,我仍然记得身材超苗条的晓婷,总是笑眯眯的启霏,刮刮卡创意绝佳的萱萱,当然,还有两位最最优秀的领队姐姐,娟娟和cicy。有了你们,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团体,有了你们,我体会到了跟随其他旅行社出游无法体验的乐趣与欢笑,有了你们,我课间时不再孤单,就连等地铁的细碎时光也被欢笑挤满,有了你们,我不再关注要不要在地铁车厢里抢个座位,因为只要在你们身边,欢乐便不曾远离。

旅行的意义,在于观赏与体验,在于文化的碰撞,更在于留下的那些阅历和难以抹去的回忆,那份就此开始的友情,那些不曾远离的关怀。当母亲的电话从中国打到美国,旅行,让我更加体会到平日中最易被忽视的关爱。旅行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好的坏的都是风景。心中有梦,就出来走走,以纯净之心拥抱碧海蓝天,洞察之眼体味世间百态,这就是我心中旅行的意义。

当我拉着行李,脱离“大部队”跑向前来接机的父亲,“再见”的声音从后背升起,来自女神,来自霸霸,来自团里的好朋友们,我知道这是结束,亦是开始,终结的是旅行,开始的是追忆,更是全新的牵挂与绵绵友情。我更坚信,不久后的一天,我们还会相聚,在杯子撞在一起的欢笑声中,略带调侃地畅谈2014年8月,谈洛杉矶灼热的日光,谈纽约繁华的小巷,谈旧金山的美丽花街,谈华盛顿的壮丽博物馆群,谈纽黑文的耶鲁梦,谈费城的斗争史,谈波士顿的宁静美,谈那次美妙又难忘的美国行。

有太多感受,是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我不能再写下去,因为,我怕泪水打湿了屏幕。

后记

第一次有写此文章的冲动时,尚在美国,是离开ardmore语言学校,驱车驶向波士顿的路上,那个夜晚,我有想哭的冲动,源于离开学校的不舍,我知道那些曾经相处十余天的朋友,将就此成为我人生的过客,不再出现在我以后的生活中,遂是感伤。也正是那天,我下定决心,归国后要写点什么纪念这次旅行,出于一贯旅行后的习惯,更出于发自内心的感受。

文中的所有名字和昵称都是真实的,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所有全团24位团员和两位领队老师,我希望几个月后,甚至数年后,当我再次追忆这次旅行的时候,看到名字,脑海中还能浮现出他们的笑脸。也希望看得此文的团员,都能在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捡拾起些许回忆。

此文写于旅行结束后,归国的第三天,后记写于第四天。是边听着金玟岐的《岁月神偷》边写完的,写给自己,亦写给这次旅行。

关于美国游学感悟的内容就给大家分享到此,希望大家看过之后能够对美国有新的认识。

相关推荐:

英国游学游记:萌妹玩转英格兰游学日记

法国巴黎初体验游学日记分享

瑞士游学日记:瑞士我最喜欢的城市

标签:游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