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1年教育学原理考研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10-12-2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BBA

6-10 BCBCB

11-15 DCBCD

二、简答题

1.略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意义。

答: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是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新成就在教育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教育的开端,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巨大进步意义。它提出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新人目标,扩大了知识范围,探索并运用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束缚,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继大学、城市学校之后,对封建教育和宗教教育的又一次冲击,是教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推动了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改革。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人文主义教育不可避免的还存在不足之处,但人文主义教育家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上的成就,不仅是十七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有哪些积极的见解?

答: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首先,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其次,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第三,他主张儿童教育要“导之以礼”、“讽之读书”、“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第四,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

3.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答: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2)联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三、分析论述题

1. 现抽出3位教师参与一项研究。该研究的目的是验证不同类型的教材对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学习是否有所不同。其中两名教师每人教4个班的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一名教师教3个班。其中有一所学校的班级是按照能力分组的。碰巧,参与研究的这个学校的这名教师教的是能力高的班级。每位教师使用1种教材,试用教材的时间为9周。教师们使用不同的材料,没有教师使用超过一种的材料。9周以后,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的成绩测试,每位老师使用各自出的试卷。根据研究计划,研究者计算出使用3种教材的自然科学的平均分数。对于3种教材的相对结果,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为什么呢?如果得不出什么结论,为什么呢?怎样改进?

答:该实验研究的因变量是初二学生自然科学课的学习成绩,自变量是教材。因为该实验没有对几乎所有的无关变量进行有效控制,因此,该研究得不出任何科学的结论来。

改进的的措施有:( 1 )最好能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被试;( 2 )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的自然科学课成绩进行前测;( 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任教师、教学方法、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学生的关系、教学经历等要匹配,最好完全相同;( 4 )对因变量的测量应当客观、准确、前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