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文体作文 > 观后感

读雷锋传人杨善洲有感作文

编辑:sx_wuqb

2014-05-09

电影中的杨善洲,着一身陈旧的青灰色的中山装,青灰色的裤子,头带一顶藏青色的八角帽,有时脖子上还背挂着一个斗笠,手执一根自制的拐杖,并时常将手背在后面,踩着一双老式的解放鞋,穿行在大亮山那茂密的树木里。那场景好似苏轼的词“竹杖芒鞋轻胜马”;他时而停下来抬头观察一下头顶树枝的长势,时而伫立在一棵树前,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用手摩挲着粗糙的树干,满怀深情。

我曾见过杨善洲本人的照片,照片中,一个身形消瘦的老人,满头银发,也是穿着灰色的中山装和裤子,一只鞋子上还依稀看得见黄泥块,带着一顶鸭舌帽,坐在一块青石板上,目光投向远处那一片葱郁的青山。那里,就是他退休后22年光阴里耕耘过的土地,承载着他满腔热情和一个共产党员执着信念的大亮山林场。

这是一个让全中国都肃然起敬的老人,身为云南省保山市地委书记的他在参加工作及退休后的近60年里,廉洁奉公、大公无私、克勤克俭,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时许下的誓词;以极为鲜明高尚的人格,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穷尽一生的执着追求,为自己的人生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杨善洲出生在云南省施甸县的一户农家,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施甸区委书记、保山县委书记、保山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是一名典型的从基层历练出来的干部,在地方党委工作多年的时间里,恪守党员职责,作为一名地厅级高官,几十年如一日,衣着俭朴,平易近人,保持着农民本色,被群众们亲切的称为“农民书记”,下乡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他抓着一根竹竿,穿着草鞋,带着草帽,在田间地头里来回走动,不时地坐下来与劳作间歇的村民们闲谈,碰到插秧就帮忙插秧,碰到种包谷的就搭把手种包谷。在经济上,他从未随便拿过公家的一分钱,就连配的公车,他也是公私分明,从未以权谋私,自己的女儿想搭父亲的一次便车都没有允许,在林场,因他与老伴坐了林场给他配的车,他为此还交了汽油钱。无论是下乡还是出差,他从来都是自掏腰包,从不占公家的便宜,不仅如此,在林场最困难的时候,他还倒贴自己的积蓄给林场的工人们发工资。

他担任施甸县委书记的时候,组织上曾提出把他家人的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时,他谢绝了。他的女儿与爱人长期两地分居,想要调回到一起,只需要盖一个章便能做到,他也拒绝了,女儿因此怨恨了他好久,但是为了当地老百姓家的孩子能读上书,他却立即召集了各位分管领导上山,专门解决了当地师资力量的问题。为了帮和他一起上山植树造林的周波解决工作,他走了人生中仅有的一次后门。他不爱自己的女儿吗,当然不是,女儿出嫁的时候,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买了当时最好的红色被面作为嫁妆送给了女儿;当女儿要离家远行的时候,他一路帮着提包送她上车,尽管女儿自始至终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他会在工作闲暇之余将自己精心挑选的两株苗木栽种在女儿居住的院子里,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儿女的爱。这种爱,高尚而格外深沉。

退休后的他婉拒了组织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去省人大常委会工作的请求,只身回到了他的家乡,大亮山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他立志要将原本山光水枯、荒凉空旷的大亮山改造成一片绿洲。从此在山上一待就是二十二年。二十二年里,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植树造林的事业里,他与一起上山的人们住在非常简陋的工棚里,用着简单的工具,吃着自己栽种的粮食和蔬菜,完全自给自足,没有给当地政府增加任何麻烦。正是凭着这种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他能迎难而上,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在大亮山上建成了价值3亿多元,总面积达5.6万亩的林地,硬是将光秃秃的荒山改造成了绿树荫辟的世外桃园。并将这片白手起家,辛苦创办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自己却没有要求一丝回报。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更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0年10月10日,83岁高龄的杨善洲病故了,生前,保山市为杨善洲颁发了特别贡献奖,奖金二十万,杨善洲破例接受了这笔钱,他将这笔钱分为四份,一份捐给保山一中,一份捐给林场,一份捐给当地政府为老年人修建澡堂,只剩下4万元留给了跟着自己吃苦一辈子的妻子。就连自己的骨灰,也是一份给了大亮山,一份放在清平洞,一份才是留给了家人。真正做到了一生坦荡,两袖清风。

纵观杨善洲的一生,不难发现,他做到了很多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最难能可贵的,便是那份执着与坚守,无论是工作中还是退休后。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杨善洲做到了,前半辈子,他坚守住了作为领导干部的操守,后半辈子,他执着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他一生都在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孜孜以求。

杨善洲已经去了,但是他的事迹,他的精神却永远的伫留在人们的心头,就像一座灯塔,在迷雾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时刻提醒我们在花花世界面前,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读雷锋传人杨善洲有感作文

标签:观后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