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文体作文 > 观后感

读杨善洲事迹有感:贫穷的“富翁”

编辑:sx_wuqb

2014-05-08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这是一首在云南广为流传的民谣,语言简单朴实,却是杨善洲这位人民好公仆的真实写照。读《杨善洲的故事》时,我的眼中始终浸着感动的泪水,心中时时有一股暖流在涌动。

《杨善洲的故事》,讲述的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感人事迹。提及杨善洲,我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通过新闻媒体知道有这样一位官员退休后不享清福,却上荒山创办林场去种树,22年后又无偿将价值过亿的林场赠送给政府,说陌生,是因为杨善洲任职期间怎样为百姓造福我不了解。当我得到《杨善洲的故事》这本书时,好奇心让我静坐下来,细细品读起这位贫穷的“富翁”来。

杨善洲,当官不像官。他一生没有华丽的衣着,只有“老三件”陪伴——蓝布遮阳帽、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解放胶鞋。在施甸街头,经常会看到杨善洲帮助当地运输队搬抬东西,事后被他帮助的人知道他是地委书记后,都会夸赞到“他就是杨善洲,没有官架子,是位好书记!”身着“老三件”的杨善洲每次到昆明开会时,都会出现一些“小事故”。一次,省里在昆明莲花池宾馆召开地州市委书记会议,用餐时,杨善洲被服务员当作其他工作人员被安排到外面用餐;一次在昆明开会,宾馆大门门卫把这位不像书记的杨善洲拦在门外不让进,当工作人员向他道歉时,他笑一笑说:“没关系。”

杨善洲,心中时刻装百姓。1985年,昌宁县金华乡发生水灾,杨善洲得知后,立即带人赶赴灾区,发现灾情严重,回到保山后,他立即召集地委委员会议,建议将办公大楼在建项目马上停工,把资金拿去救灾。有个别同志想不通,杨善洲动情地说:“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大楼里悠闲地办公,我们不觉得有愧吗?”经过反复讨论,大家统一思想,一致决定停建大楼,优先救灾;1986年,杨善洲考察大亮山时,发现附近的大山村、里嘎村一带村民饮水非常困难。便决定帮助他们找水源,解决吃水问题,经过努力,杨善洲将离里嘎村10公里以外的岩羊山山泉水引进村里;2010年春夏,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百年大旱,长达半年的持续干旱使群众种不上地,喝不上水。但在大亮山周边村子,尽管也受大旱,但群众家里水管却依然流着甘甜泉水,群众情不自禁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真不知道这样的大旱我们怎么熬过。”

杨善洲,贫穷的“富翁”。杨善洲到大亮山后,因为无资金购买更多树苗,他就到镇里和县里的集市上捡别人扔杨下的果核,回到林场进行育苗,有认识杨善洲的人说:“你一个老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杨善洲笑笑说:“我这么弯弯腰,不花一分钱,林场就有苗可育了,等果子成熟、树苗长高,我就光彩了!”

22年后,他捡回来的果核,已经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在300多亩果园内,桃、李、桂圆、芒果,已经硕果累累,香飘十里。人们给杨善洲算笔账:在大亮山林场,杨善洲种下约1120万棵树,按每株30元最低价估算,总价值应在三亿多元!可杨善洲却作出一个惊人决定:2009年4月,他把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当记者问杨善洲:“您这样做,到底图什么呀?”杨善洲回答说:“我图什么,我就图老百姓说没有白给我公粮吃就得了嘛!”

“没有白吃公粮”这是杨善洲的人生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舍弃亲情、严于律自、艰苦创业,在六十年人生风雨中,坚守着自己的永恒的信念,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2010年10月10日,这位可亲可敬、大爱无疆的老人与世长辞。“我死后,不接礼、不待客、不浪费、不铺张,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这就是杨善洲最后的遗言。

读到这里,我泪眼婆娑,心里感到有一种巨大无比的力量正在注入自己心灵之中,多么感人肺腑的事迹!杨善洲的一生,谱写了一位共产党员坚持党的信念,执著为民的传奇经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为人民服务的永恒精神,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作为新一代年轻的共产党员,我要视他为榜样,以杨善洲的故事激励自己,提醒自己,时刻做到把为人民服务的精髓永远传递。

读杨善洲事迹有感:贫穷的“富翁”

标签:观后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